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職業倦怠?那就跳進陌生領域重新激活你的鬥志!

職業倦怠?那就跳進陌生領域重新激活你的鬥志!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為什麼要學習專業外知識?
二、一位金融學教授的學習方法?
三、做內容要把握時代的暗流!


@吃乾貨Review@
在同一個領域下,成就感的滿足會有邊際效益,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產生職業倦怠感,並且這個間隔時間會越來越短。如果換個領域從零開始,就能再次享受不斷破除難關的快感,重新回到充滿理想的青年時代!


一、為什麼要學習專業外知識?

格非說:假如說把自己局限在一個自我意識始終很舒服的境況裡,把自己封閉在很狹窄的知識門類或專業當中,這樣不好!不管你是否樂於接受,那種偏安於知識的一隅而孤芳自賞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

以前我對自己在 Java 方面的程式設計能力非常自信,確實到了偏安一隅的狀態,或許就是長久在這樣同一個專業領域經營下,所以成就感滿足的邊際效益越來越低,邊際成本越來越高,最後可能組織隨便一個波動,就把我打到低潮的暗流中胡思亂想消磨鬥志。

很多人會感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產生職業倦怠感,並且這個間隔時間越來越短,直到受不了後就想換工作,可是很多人換了工作卻不見得好轉,甚至更慘。那是因為在這個領域裡實力越來越強的你,能滿足你的成就感難度也越來越高,在一個新的環境可能缺乏資源和支援,反而更讓你有志難伸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我常說,創造舞台的能力比尋找舞台更重要,當你有創造舞台能力時,不論在既有領域還是新領域裡,你都有機會漸漸掌握主導權來發揮你的實力。

在《專才 vs. 通才,你該當哪一種?聽聽麥肯錫顧問的建議》這篇文章的作者說:今後的時代,專家的價值會大跌!由於產業結構的變化太過劇烈,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知識或技能,不一會兒就成為過去式,也不再有必要性。大家應該努力成為「專業人才」,或者也可以看成是「等級更高的專家」。這裡說的專業人才,是指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的人才:

1. 除了具備專業知識與經驗外,也具備跨領域的知識與經驗;

2. 能夠根據這些知識與經驗,提出符合對方需求的方案。

我也很認同這篇文章作者的建議,未來的時代多變複雜,沒有多方領域知識的交融,孤芳一隅的專家恐怕會被邊緣化。


二、一位金融學教授的學習方法?

方法一、學習講求持之以恆:學習是自覺自發的行為,像中國很多學生大考後燒書洩憤,上了大學根本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和好奇心。持續學習的習慣比學習的多少更重要,每週養成定期學習很簡單,即使只是打開手機掃掃得到App也是個很好的開頭。

方法二、要創造性地學習:在處理現實問題時,需要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要想創造性學習,必須擁有空杯心態,不斷地跨界去學習新知識,在不同知識之間建立連接。

方法四、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知識:方法三太含糊我就跳過,方法四其實就是知識速食提過很多次的「學習金字塔」。芮萌教授說,如果只是看書,能學到10%;只是聽講,能學到20%;通過溝通討論,能學到70%;而如果通過做中學,將知識活學活用,能學到90%。

學習是很重要的習慣,大家可以順著「職場人終身學習心法?」這篇關聯的文章仔細閱讀,一定會有很多收穫的!


三、做內容要把握時代的暗流!

這段音頻很長,讓我產生共鳴的是這段話:普通人創作的內容,同理心不夠,移情能力不足,不能觸達更多的人,只是釋放了自己的苦惱。

很多時候我寫內容時不小心就變成在傾瀉自己的苦惱,把自己的苦水或憤世忌俗的想法拋到文字間,客觀性不足。所以也想藉此機會再反思一下自己,如何成為不普通的創作人,增加同理心去思考每個主題,而不是偏頗在自己固執的念頭裡。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別讓團隊不開心!懂得解決壓力和學會面對挫敗感XoX

別讓團隊不開心!懂得解決壓力和學會面對挫敗感XoX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與同事發生衝突怎麼辦?
二、什麼類型的人更可能成功?
三、如何培養規劃時間的能力?


@吃乾貨Review@
工作時的挫敗感和壓力,會讓自己對細小的刺激反應過度,進而在同事關係上產生衝突和問題,這些衝突會形成惡性循環並且讓紛爭四起。今天來學學三個步驟打破這個惡性循環,讓你跟同事和平相處。


一、與同事發生衝突怎麼辦?

職場上不論你在什麼職位,都難免會遇到跟同事發生衝突的時候,但是!如果你是經常會和同事發生衝突的人,那就應該好好學會怎麼避免衝突,這些衝突的一切,很可能是來自於你的壓力和挫敗感。底下三個步驟讓你學會避免陷入和同事衝突的惡性循環當中。

第一個步驟、培養自我認知力:先找到自己的壓力點和容易讓自己產生挫敗感的事情,相信我,這種事情一定存在的,因為當你一切順利春風滿面時,就算看到仇家都順眼。先找人找方法解決這個壓力點,讓自己的工作順風順水,即使不能立即解決,當你開始分析和面對誘發你情緒不穩的原因後,你就能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二個步驟、運用情緒自我控制能力:在你開始能意識到自己不穩定的情緒後,就要開始運用情商能力去梳理情緒,在知識速食這篇文章《怎麼提升情緒智商(EQ)的顆粒度?》裡有教到怎麼訓練自己的情緒粒度,藉由提高自己情緒粒度來提升情商能力。

第三個步驟、工作中建立友好關係:這件事情的開始非常簡單,只要多一個字就好,養成和同事討論事情時使用「我們⋯⋯」。另外還有一些禁語表要記住,避免說我認為、非必要就別用「」、「你們」、別用挑釁的口氣說「所以你(們)的意思是⋯⋯」。

關於「我認為」這三個字的負面影響力,可以再複習這篇知識速食:《鞭打和撕碎去除我執,我是一切的根源!

最後,小惡魔再推薦這隻 TED 影片,非常棒!建議你三不無時都要看一遍,讓自己保持在美好的狀態裡!

如何活在美好的狀態裡?


如果上面中文字幕版影片不能看了,那下面這個英文版就加減看吧...(可以啟動自動翻譯)
How to end stress, unhappiness and anxiety to live in a beautiful state | Preetha ji
https://youtu.be/TqxxCYnAxo8


二、什麼類型的人更可能成功?

天才少年學會收!

我不想熬假雞湯,這個成功的類型成分裡有天才少年、和收斂,然而「天才」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少年」這個因素我覺得最不重要,因為只要你還是「天才」即使醒悟得比較晚一點,只要懂得內斂依然很有成功的機會。

很多聰明的人就是不懂得謙虛內斂,所以失敗的時候都搞不懂原因,因為聰明人得罪太多人。而不是天才的我們,當然要比天才更加認真,並且更加謙虛內斂,這樣才能增加成功的機會。

從我的經驗中領悟到的是「內斂是降低失敗的風險」,不管我們是不是天才,修行謙虛內斂的性格目的不一定要在於想成功,但一定要理解擁有謙虛內斂的性格,比較不容易失敗。有時候我們就是過於毛躁,以及過分爭取功勞,以至於忽略了周圍相關關係人的利益,因此種下被人陷害或不願意支援的禍根,做起事情就會感到比較困難和孤獨。所以我說:內斂是降低失敗的風險!


三、如何培養規劃時間的能力?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同意生活中經常需要做好時間規劃,可是有些人卻總是做不好,所以我們會說他時間觀念很差。如果你剛好是那個總是被說時間觀念差的人,別氣餒!來聽聽今天的得到音頻吧...

有些人天生就具備規劃的能力,沒有這樣天賦的人,也可以透過訓練來建立自己規劃的能力,底下六件事情你要記住。

第一件事、認識自己的自然優勢和弱點:如果你覺得做規劃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那就很可能你不是天生左後腦佔優勢,接受這個結果,並且繼續做好底下五件事。

第二件事、接受做規劃的難度:不要理會別人的意見,以你自己為標準規劃自己一天可以安排的活動上限,這是因為每個人一天中可以安排的活動是有限的,而且因人而異。接受這個事實的人,會變得更平靜、有信心,更清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第三件事、拒絕非黑即白的想法:當你開始在學習規劃的時候體驗那個過程比較重要,中途中斷沒有按表操課也沒有關係,重點是這個過程中你仍然一點一滴朝著最終目標前進。比如說你想要一天走五千步,可能因為幾天無法達成這個目標因此氣餒放棄,所以你可以改成一個禮拜走三萬五千步,這樣即使其中幾天沒有做到五千步,可是其他幾天因為比較空閒或者其他因素多走了幾步,那麼最終你一個禮拜也可以完成三萬五千步。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增加自己規劃能力的信心,下面我們看看桑德斯怎麼說明這個部分,我覺得也很重要。

桑德斯還在那些天生不會做規劃的人身上觀察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他們往往會陷入非黑即白的想法,比如「規劃是要完美地遵循的,要不然努力就白費了」、「要是不能每天做規劃,就應該完全不做規劃」。

桑德斯建議,可以把學習看作是一個過程,過程中的每一次進步都算數,每一天的努力也都是重要的,這種想法能幫助你建立韌性,因為當你偏離規劃時,就不會那麼嚴厲地責備自己。反過來,會更容易回到正軌。

第四件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與其強迫自己遵循某個現成的規劃,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不一定要聽從書上或聽來的方法工具去做規劃,也不一定要死守一種方法,便利貼、白板、Excel、App...等,規劃是沒有錯誤方法的,你可以盡量實驗,直到找到了適合你的方法為止。

第五件事、借用別人的大腦:如果你認識一些善於規劃或者擁有組織技能的人,去問問他然後自己再來測試,這樣能省下很多時間。

第六件事、桑德斯最後的建議:當你在規劃過程中感到懊惱,請記得這個心法「犯錯時要同情自己被分心時要重新專注發生新問題時要把規劃調整一番(比如,你可以把一個本想今天完成的項目放到明天去)。」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權力來自利用訊息不對稱搞神秘!?

權力來自利用訊息不對稱搞神秘!?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特斯拉公司內部的溝通方式?
二、站著不動意味著等待被擊中!
三、40歲黑洞與清單革命!


@吃乾貨Review@
搞訊息不對稱的組織文化,他們長期發生管理者經常感到「怎麼進度總是落後?怎麼任務總是還沒完成?不是早就說了嗎!」而負責做事的底層人員就會總是感到「怎麼才說出來的工作馬上就要完成呢?」有沒有發現什麼?一邊早就說的事還沒完成;而另一邊卻怎麼才剛說就要完成。你們是不是常遇到,也許你們只是在某一邊因此沒發現問題癥結點。


一、特斯拉公司內部的溝通方式?

特斯拉員工可以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與經理的經理或者另一個部門的副總裁交談,也可以和馬斯克交談。此外,每個人應該認為自己有義務這樣做,直到正確的事情發生。

馬斯克還強調,公司內的經理們應全力避免在公司內部建立「竪井」,這將會造成「我們對他們」的心態阻礙溝通。這是一種自然趨勢,需要積極與它戰鬥。馬斯克說:永遠要把自己看成是為公司的利益而工作,而不是為了單個部門。

層層報告的命令鍊,重點是在鞏固各層級的權力以確保組織運作時能有紀律。可是職場裡一直存在著「我知道的比你多」的暗黑階級文化,而有些能力較弱的主管又愛自己搞神秘,想營造自己知道很多不可告人的機密情報;也有可能是上層管理者對資訊過度控管,以至於所屬下級主管分不清什麼事情需要保密,把需要儘速被執行的任務和不能讓對手知道的產品發展搞混,以至於拖累產品研發進度。

一個組織如果長期發生管理者經常感到「怎麼進度總是落後?怎麼任務總是還沒完成?不是早就說了嗎!」而負責做事的底層人員就會總是感到「怎麼才說出來的工作馬上就要完成呢?」,這種情況除了要檢討專案管理能力之外,或許該檢視一下組織裡是否有發生故意製造訊息不對稱的文化。

身體的疲累不是疲累,真正的疲累是對事情感到無奈又無力的困境,才會讓人疲累得想放棄...


二、站著不動意味著等待被擊中!

近身格鬥有一個重要原則是:永遠別站著不動!

在生活裡、職場裡和生意的戰場上,即使一切進展順利,你也不能站著不動,因為這意味你在等待被擊中。你需要不斷創新,不斷提前一兩步想到事情會如何發展。

Paypal CEO Dan Schulman 在武術中學到,贏得一場爭鬥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攪進爭鬥裡。當你想看清楚全局,你只要嘗試了就能看到在哪能避免衝突、發生衝突時部署資源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我們都是一般平庸的人,很多時候我們都等著別人出招,才能開始想怎麼進行下一步。然而,如果遇到狡猾又聰明的對手,我們的下兩步早就被他看透了,他的這一招就是要引出我們早就被他料到的下一步。如果真的不能多想兩步,那至少知道「永遠別站著不動!」一直出招,特別是虛招也有可能擾亂對方的陣腳和思緒,這樣或許即使平庸的我們,也就能戰勝狡猾又聰明的對手。


三、40歲黑洞與清單革命!

這本《100歲的人生戰略》知識速食之前這篇文章《如果活到一百歲,你必須規劃好這三種無形資產!》有蠻多心得跟大家分享的,可以再複習一下。

而我今天看到的重點有「人的資產也會從金錢變成了信用和人脈」這是個很重要的觀念,除了累積足夠養老的金錢外,信用和人脈重要度也要大幅提升,好好經營你的人生,讓自己在六十歲以後能過著和人和平相處以及受人敬仰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規劃一個值得擁有的生命!

第二本書《清單革命》小惡魔沒在博客來找到,或許是不夠認真找吧!因為清單這個工作法簡單易懂,我從職場到現在當內容創作都有在用,甚至有付費的 App 可以協助提醒你執行任務的清單(check list),實務上小惡魔的操作經驗分享可以看《你每天90%的注意力被浪費了!》、《如何打敗分心?》這兩篇文章,相信會有非常不錯的收穫!

不過,在這篇文章裡有一組有趣的數字,我想記錄下來並分享給各位:目前,人類已知的疾病超過 13,000 種,治療方法也是數萬種。醫生可用的藥物有 6,000 多種,有 4,000 種醫學和手術步驟。在重症監護狀態下,每位病人平均 24 小時要接受 178 項護理操作,而且每項操作都有風險。看了這些數據,你就明白了,不管醫生們有多負責,差錯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現代社會的複雜程度,已經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腦力負擔。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所有偉大的領導者,同時也是非常好的導師!

所有偉大的領導者,同時也是非常好的導師!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領導者必須是好老師!
二、耶魯校長說像狐狸一樣思考!
三、讀商業書籍時如何畫重點?


@吃乾貨Review@
領導者要把重要觀點和決斷總結成「可喻之義」(teachable point of view),變成可以傳授的理念,能夠在組織裡清晰地溝通和傳承。如果你總覺得大家都不能懂你的意思,老是不能按你說的去做,該被檢討的人是你,不是員工!


一、領導者必須是好老師!

這個「可喻之義」(teachable point of view)可以傳授的觀點理念,通常有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想法:偉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這個核心思想也反映了領導者清晰的商業思維,領導者要能夠闡明這些思想。

第二個部分、價值觀:領導者的價值觀要和想法一致,組織的價值觀包括是否能認可貢獻、坦誠溝通,以及促進團隊合作。

第三個部分、情感能量:領導者在傳授他的想法時,能不能投入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做一些關鍵決策的時候,情感投入更加重要。

也就是說,領導者要群眾說服能力,並且簡單明暸不拖泥帶水的闡述能力,讓你的跟隨者不但願意相信你,更必須要聽得懂你的想法和理念,最重要的是能夠真的按你所預期地實現出來。如果你總覺得大家都不能懂你的意思,老是不能按你說的去做,該被檢討的人是你,不是員工!


二、耶魯校長說像狐狸一樣思考!

刺蝟和狐狸的分類法非常著名,它最早來自於公元前 7 世紀,希臘詩人阿爾洛克斯的一句話: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

刺蝟堅持一種普遍原則,萬事萬物都堅持用一種理解來解釋。狐狸追求更多知識,無論是相矛盾的還是互相連接的。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或者你身處不同的領域,有時你應該用刺蝟原則來處理事情;有時則應該用狐狸的多變來適應和學習。我個人喜歡狐狸,因為我感覺自己像刺蝟一樣,很不懂得變通。


三、讀商業書籍時如何畫重點?

土井英司在《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一書中,介紹了從書中畫出重點的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那句看起來不舒服的話,要畫重點!>

當你讀到覺得「對!沒錯!我想的果然沒錯!」的部分,別畫線!土井英司認為,這只是「自我陶醉」,確認自己的正確對你的成長不但無益,還會讓人變得偏頗,無法接受新思維與新方法。他建議,當看到一句讓你不太舒服、卻印象深刻的話時,務必要畫線。

畫線,要畫在有新發現、有幫助、以及與自己思維不同的地方,才能幫助成長。

難怪我一直不能成為一流的人,原來我過去看書畫重點都錯了,我在同溫層裡取暖,所以根本學不到好東西。

<第二個原則、作者自述內容的可信度都該打個折扣,甚至可以跳過不讀!>

書裡常常會混入作者不經意寫下的謊言與誇大,「如果沒有客觀的數據資料、明確的例證、詳盡又具體的故事、第三者的證詞等足供判別真實性的資料,作者自述內容的可信度都該打個折扣,甚至可以跳讀。」有些商業類書籍會收集令人感動的名言佳話,土井英司認為這些內容也不是很重要,雖然名言是心靈的養分,但跟做生意沒有關,作者怎麼把生意做成功了?他採取了哪些行動這才是你需要知道的。

我又中一招,那本書我買了就是相信作者呀~所以他講的我都信了...感覺自己越來越不入流了@@

<第三個原則、畫線要畫在原因上,而非結果上!>

土井英司以管理學課本《管理學》中的一項研究為例,研究結果顯示:只有產能高的員工才會感到充實,充滿了鬥志,反之則不然。其中的因果關係是,員工有沒有鬥志只是結果,原因在於工作表現好壞。如果看完這句話,面試時錄取了一個自稱工作很拼命的人,當他失去鬥志時也會失去產能,因此錄取或培訓員工時不能看他們的鬥志,要設法提升員工的工作表現才對。

沒看懂案例...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去面試,你應該主動向面試官提出的六個問題?

去面試,你應該主動向面試官提出的六個問題?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被面試,你最好問下這六個問題!
二、人力資源的三個原則?
三、對工作沒興趣時該怎麼辦?


@吃乾貨Review@
面試時提問不要只會問福利,如果對方根本不想用你,這就尷尬了;到職後也要力拼進入公司八成業績的那兩成貢獻者,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如果進入職業倦怠期,給你三個方法調整一下,如果沒有效果,那就要開始找下一份工作了。


一、被面試,你最好問下這六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職務招募的原因?

可能是員工離職了、可能是擴編、或其他原因。這可以讓你評估接受這份工作初期的影響,以及對進入這公司未來期待的評估。

第二個問題、現職的員工為什麼想留在你們公司?

這可以幫助你搞清楚這家公司的文化、價值觀和環境對員工的影響。

第三個問題、如果我被錄用了,上班後 6-12 周,公司最希望我做到的三件事是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幫助你瞭解面試官和公司對你的期望和標準。

第四個問題、想成功做好這份工作,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這個問題可以讓你瞭解面試官對這個職位的理想描述。

第五個問題、在今天的面試裡,有哪些內容讓你覺得我不適合這份工作?

這個問題很重要!這樣問,如果面試官對你有什麼疑慮,你就有機會當面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在你沒機會為自己辯護的情況下讓他自己做決定。

第六個問題、貴公司什麼時候會做最後的決定?我能打電話或發郵件詢問嗎?

這個問題可以讓你始終掌握主動權,而不是只能被動等待。


二、人力資源的三個原則?

對於精編的部分,雖然對於拉卡拉的董事長孫陶然的觀念我覺得有道理,但是小惡魔不能完全認同這樣做組織管理。即使用飢餓的原則可以操練出高能力的員工,可是相對就要去面對人員異動的風險,這方面即使第二個原則奏效,讓人員流動率降低,可是仍無法避免突發狀況帶來的損失。

對於第三個原則最實在!在公司來說一定要善待有價值且態度良好的老鳥,不能大鍋飯一起吃,吃大鍋飯總合來說一定會降低員工士氣。而對員工來說,本來就應該將自己的能力提升到可以對公司八成的業績有所貢獻,這不只是對公司的負責,也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三、對工作沒興趣時該怎麼辦?

第一個方法、評估一下你目前的工作目的:有人只把工作當成工作、有人把工作當成事業、還有人把工作當成使命。不論目的為何,你不必死守初衷,想清楚當下你對這份工作期待的目的是什麼,才是對的!以此評估是否還能滿足你的目的。

第二個方法、看看你的工作有哪些部分是「可以塑造」的:也就是找出你的工作能創造出的「延伸價值」,不論是在工作時間內去提升技能或成就感,或者是在下班後將所學的經驗運用在生活或其他事情上,讓工作的價值可以擴大或延伸。

第三個方法、激發你工作之外的興趣:和上面的方法反過來操作,在工作之外培養一個有關聯的興趣,讓這個興趣的發展和所學,可以回頭來貢獻在你的工作上,提升工作的價值。

最後,如果上面這些方法都沒有效果,如果你真的對工作十分厭倦,你就要考慮一下,是否要換一個工作了。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負面情緒代表內心在意的事情,你應該面對它而不是簡單的往好處想!

負面情緒代表內心在意的事情,你應該面對它而不是簡單的往好處想!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
二、作家賈平凹是如何工作的?
三、成功與運氣!?


@吃乾貨Review@
遇到負面情緒,不能壓抑更不能放任地發洩。雖然正向思考對人有益,但過度推崇或依賴,反而容易讓人陷入「凡事只要往好處想,就能迎刃而解」的迷思裡。讓你不要壓抑,也不是要你只顧慮自己感受地亂發洩!今天教你四個步驟去正面面對分析思考(不是深呼吸說這世界依然美好)。


一、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

在正向思考的氛圍裡,人們把負面情緒或想法看作有害物,只要有一絲不好的念頭,直覺上就告訴自己別想那麼多。但是根據心理學研究,當人們越是想要抑制某個想法,這個想法反而會更強烈地停留在腦海中!就像減肥的人強迫自己放棄喜愛的甜食,最後卻連睡覺都夢到在吃大餐,被壓抑的負面情緒也是如此。

負面情緒或想法能夠反映出人們最重視的價值或事物。《Emotional Agility》這本書的作者 Susan David 認為,比起一味地強調正向思考、忽視負面想法,人們應該嘗試鍛鍊自己的情緒敏感力,接受所有的思緒和情感。

遇到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找到與這些情緒共處的平衡點:

第一步、面對情緒:要正面面對這些情緒,坦然面對自己內心的各種聲音,並相信這些困境或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

第二步、分離情緒:試著把自己和眼前的情緒分離,並從客觀的角度觀察自我,就像棋手通過俯瞰棋盤從「下一步」思維中跳脫出來一樣,瞭解到自己其實擁有更多可能性;

第三步、分析自我:從負面想法中辨識自己的價值觀,比如你不喜歡自己想出的點子被剽竊,背後的原因也許是你非常在意公平和公正;

第四步、價值思考:思考為什麼這些價值觀對你來說很重要,並根據它們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習慣或態度,逐步改善生活。

總而言之,就是要先冷靜後開始思考。


二、作家賈平凹是如何工作的?

寫作跟寫程式一樣,下手前都會一直想要寫出完美的作品,而最完美的結果不會是在腦中想過千百遍後第一次出手就完成的,而是實體化後經過數次修改甚至包含毀掉重來。

所以,我們開發軟體有個數字:如果你把相同功能的程式,全部刪除後從空白開始再寫一遍,平均來說該功能的效能會提升20%。

重寫吧!碼農。這樣會讓你的功力從農夫轉職為藝術家。


三、成功與運氣!?

精英主義:本來是英國大法官麥克(Michael Young)用來諷刺英國教育體系的。成功人士把成功完全歸結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進而甚至把自己固化為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把其他人排斥在外。

馬太效應:技術和全球化已經造就了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贏家通吃市場中存在著馬太效應。所謂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過去知識速食有整理過更詳細的馬太效應資訊:「首份中國國人工資報告」、「內容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光環效應:是指人們認為在一個方面表現很好的人或組織,在其他方面也會表現很好。所以有時候成功最開始的優勢,有極大的可能,是因為運氣好帶來的。

槓桿作用:在台灣我們可能會稱呼他們是肥貓,因為他們坐領高薪,可是凡夫俗子的上班族看不到他們的能力,或者他們的能力不能被認同。舉個正面的案例,記得有一年我的某前公司用年薪五千萬聘請了一位財務長,這薪水算是肥貓裡面最瘦的了,但仍然被員工們列入名單內放酸。不過他來公司約半年,把公司整個財務整理過後,向國稅局要了六千萬回來,公司這不就把他的薪水賺回來了嗎?

所以,從那件事情的啟發後,我會更願意相信這些來自民間的大神,他們肯定有這個價錢的資格。但是,我仍不相信從政府退出後的肥貓,或許他們的價值是人脈,但透過這些人脈處理的方法觀感上都存在被議論的風險。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如果我們討厭或者害怕搞砸任務時,就會拖延不做!

如果我們討厭或者害怕搞砸任務時,就會拖延不做!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五個建議克服拖延症!
二、孩子就應該更多玩耍~
三、人工智慧的現狀和未來?


@吃乾貨Review@
今天再來說說拖延的毛病,即使我經常在吸收這方面的知識,三不五時還是會出現拖延的症頭,特別是遇到很大的事情,或很小的事情。但是我不喜歡事到臨頭才急著拉屎的狀況,所以訂好計劃再行動才是能讓我安心的方法。而準備計畫並不難,你只要開始寫就對了!


一、五個建議克服拖延症!

人的大腦天然就會排斥帶給我們認知壓力和負面情緒的事物。因此,如果我們討厭或者害怕搞砸任務時,就會拖著不做。

在五個建議裡最重要的就是「直接開始」的這一點,當然「直接開始」對你來說是簡單的話,就不會有拖延的毛病。所以我個人有個小技巧:最簡單的起手式就是拿張紙和筆,開始去寫下自己心中的想法,漸漸地整理出你覺得最可靠的方法,這樣就可以降低搞砸任務的機會。

卡爾漢說:「有些事情是非做不可的,拖延不是出路。要想克服拖延症,去做那些艱難而重要的工作,歸根結底在於調整自己的心態。優秀企業家克服拖延症的秘訣就是他們知道抗拒和拖延比採取行動更痛苦。他們知道,一旦著手去做一件大事,就能獲得極大的成就感。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環,也使他們能更容易地做成其他看似很難的事情。

上述說優秀企業家克服拖延症的秘訣,就是利用「損失厭惡」的心理,經常暗示自己拖延的後果將招來更嚴重的損失,透過這樣的暗示養成心理,自然就更容易選擇立即行動的決策。

另外,別用「完美」來當拖延的藉口!先把事情做完,再來想是不是能做得更完美,即使後來失敗了,但至少已經做完了。


二、孩子就應該更多玩耍~

祖克伯格和妻子寫道:世界是個嚴肅的地方,而孩子們應該抽出更多時間接觸自然並愉快地玩耍。等你長大後會變得很忙,所以我希望童年時,你能聞遍花香並蒐集到所有你喜歡的樹葉。我希望你能沈浸在蘇斯博士的書裡(Theodor Seuss Geisel,蘇斯博士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教育家),並開啓自己的故事創作之路。我希望你能和麥克斯姐姐一起在旋轉木馬上玩,直到你們看煩了馬兒的五顏六色。我希望你們能在家裡瘋跑,直到跑不動為止。當然,呼呼大睡也是你的任務之一,在睡夢中希望你也能感受到我們的愛。童年很奇妙,而每個人只有一次,所以好好享受童年,不要為未來焦慮。我們是你的後盾,爸媽會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讓你和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我覺得好難,對於小豆豆現在陷入功課壓力的困境中,我還在努力學習怎麼把他拔出來,又不跟傳統想法的他媽和老師們起衝突...革命尚未成功!


三、人工智慧的現狀和未來?

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人類智慧的放大。今天大部份已經普及的人工智慧技術,主要是讓人的智力得到了擴展。比方說,搜索引擎把我們的知識量和知識面提升了很多倍、語音識別和機器翻譯增強了很多人的語言能力、大數據讓很多年輕的職業人士能夠把握行業的大方向。

IIIntelligent、Infrastructure ,人工智慧的基礎建設,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

AAAutomatic Algorithm,自動的演算法。過去是人把演算法寫給電腦去做事,而未來人工智慧應該要讓地腦自己找到演算法,尋找新知識。

<人工智慧離完美還很遠>

未來十年內,人工智慧可以解決無人駕駛汽車、取代人的對話系統、追蹤個人的健康...等問題;在三十年內人工智慧做不到創造性、 總結概念發明單詞、變通的靈活性、學習完整的知識體系,並且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知識。

最後,喬丹教授說他認為在接下來的十年內,人類還是要做好一些事情:

1. 讓人工智慧系統更穩定:今天大部分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系統的漏洞太多,如果長時間運行,可能會犯致命的錯誤;

2. 防止人工智慧系統被壞人利用;

3. 建立很好的社會保障制度;

4. 設計有用的人工智慧系統;

5. 保護隱私;

6. 數據分享,方便每一個人!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想要建立強大的人脈,關鍵不在於你成為人脈交際的專家!

想要建立強大的人脈,關鍵不在於你成為人脈交際的專家!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人脈要靠你的價值,而非名片!
二、用人的六個標準?
三、產品經理怎樣提升自我?


@吃乾貨Review@
有些人設計了響噹噹的名片,並且精通人脈交際的技巧,可是卻一直無法鞏固起強大的人脈,那是因為忽略了自己能提供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真正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能為這個世界帶來價值,那些被你吸引來的重要人物才能一直對你保持興趣。成為貴人,你才能遇到貴人!


一、人脈要靠你的價值,而非名片!

你想要獲得別人的幫助,同時你也必須能幫助別人,這樣的互助關係才能維持長久的人脈。

生活中結識正確的人肯定會對你有幫助,但是,他們會多麼努力地支持你,為你冒多大風險,這都要取決於你所能提供的價值。建立強大的人脈不需要你成為人脈交際的專家,需要的是你成為專家來靠你的見解和成績來說話——而不是一張名片!

總之,成為一個能讓別人利用的人!


二、用人的六個標準?

關於復星董事長郭廣昌的這六個標準,站在員工的角度來看,可能不一定能每一點都完全支持,但是理解老闆的思維後,你才能扮演好一個員工,才能獲得有利的資格去爭取合理的待遇。

第一個標準、企業家精神:透過對公司所有資源的了解,在遇到問題時能創造性地去想解決辦法,而不是只憑眼前的視野,限制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許對於層級不夠高、年資不夠深的人來說這一點比較困難,但是心態要保持正確,適時地向主管或資深的前輩請教,就是最簡單的套路。

第二個標準、學習能力:現在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新技術的變化、新商業的變化都特別快,所以,最好的壁壘就是你學習比別人更快,你才能不斷地堆高屬於自己的壁壘。

第三個標準、不為經驗所困:年資深和年紀大的人容易被自己經驗豐富所困住,因而創新力比別人還弱。你必須透過不斷地學習新的事物,以及練習經常地否定自己來產生創新能力和習慣。

第四個標準、忠誠:這是老闆想要的,可是忠誠這東西是心裡對價的關係。你要員工對公司忠誠,可不是靠運氣找來一群老實人,而是必須主動建立良好的機制來讓員工願意付出真心,這才是王道。現在的人已經不吃心靈雞湯或語帶威脅的這一套。

第五個標準、主動競爭:關於這點我的看法是,組織要建立起撈過界的文化,你做不好而我有能力做得好的話,那我就能主動爭取去完成那件事情,對方不應該對此生氣或報復。當然要避免內部無謂或惡意的競爭,因為最終的目的是要避免內耗和資源浪費,不能背道而馳。

第六個標準、結果導向:工作是否做出成績,是唯一的標準,每個人都要對結果負責。


三、產品經理怎樣提升自我?

產品經理的努力主要從三個字上提高:願、閱、歷。

歷,就是親自經歷:某一種產品用戶感到痛苦,如果你自己親自用過,這個經歷是最扎實的。所以不管做哪個產品,能自己用就用一下,這是最有效的,要多用;

閱,就是看別人用:不管是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用戶是怎麼表達對某個產品的滿意或不滿意。你也可以從交流、用戶反饋,從媒體或自媒體等其他各種渠道獲取;

願,就是你真的願意去瞭解別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有些人很冷酷,他可能很聰明,事情都明白,但他可能不願意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他會想「我跟你根本就不是一個同類,不是一個級別。」

依我的經驗來看,最大的問題在「歷」,有些產品經理就是偶爾摸摸按按,就覺得他有用過自己的產品,根本無法理解每天都要用這個產品用戶心裡的感受,特別是他們的工作考績或生活必須建築在這個產品之上的話,即使在產品開發方看起來是一點小毛病的問題上,對他們來說都是可以放大好幾倍的痛苦,或者應該說對於不會因為這個問題,而延誤每天下班時間的產品經理來說,這個痛苦就被縮小到幾乎不需要存在的感覺。

總之,長話短說的意思就是,給產品經理一句話:如果你不是每天都必須用它的話,就別說你也是用戶!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不要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只有看到自己是錯的,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不要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只有看到自己是錯的,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易到用車周航對創業的六點反思
二、創業怎樣避免資金鍊斷掉?
三、對自動駕駛的不同看法


@吃乾貨Review@
爭對錯,沒有錯;但不論對錯,都要爭自己對,那就大錯特錯。不但讓自己無法成長,也傷害了身邊親友對你的關心。


一、易到用車周航對創業的六點反思

網友阿偉說: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套路更加有用,因為失敗告訴你哪裡是坑,而成功並不會告訴你它哪裡用到的是運氣。

易到用車是中國最早開始做專車的公司。但是在後來的網約車大戰中,定位為高端專車的易到用車市佔率不斷降低。後來易到被樂視收購了控股權,但是不久之後樂視自己的資金鍊也出現了問題。因此,易到成為一家命運堪憂的公司。

易到用車的周航創始人盤點了自己在易到用車創業的六點經驗分享給大家,對於其中兩點小惡魔覺得在個人的待人處世上也很有幫助。

<不要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不只是在創業上,應該在個人的處世上就要開始養成,以我自己來說非常好強,很多時候跟別人討論事情,十之八九都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或許下次遇到我的朋友,特別是來和我談事情的,如果發現我又拼命證明自己是對的時,請告訴我這句話:不要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只有看到自己是錯的,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切忌靜止的考慮問題>

做事情的時候最好能夠多想幾步,因為世界的運轉是動態的,如果是單憑眼前已經知道的狀況去計劃未來要執行的事情,發生不如預期的機率是很高的。所以切忌靜止的考慮問題,那會讓你做起事情來總是會覺得灰心。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如果你能掌握每件事情的節奏和進度,你就會對於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反之,你總是在處理突發狀況,就會覺得生活和工作一直都是亂糟糟,自然對生活就會覺得很煩躁。


二、創業怎樣避免資金鍊斷掉?

創業一定要重視資金流問題,在創業過程中其實只有一個風險,所有的公司‘死’也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錢了!

讓員工選擇獎勵雖然是一個看似對員工來說是一個彈性的概念,但在認股這方面要小心操作,別讓員工誤會是公司要測試忠誠度,那麼事情就會大打折扣。比方說要求主管、或讓主管誤解去遊說或背負團隊認股總額的壓力,這樣的情緒絕對會感染到底層同仁們的心理,於是誤會就這樣造成了。


三、對自動駕駛的不同看法

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只是把自動駕駛的生態發展說明的更詳細而已,就像汽車發明初期跟馬車在路上和環境上的衝突一樣。而這些想法還沒有把未來個人飛行器考量進去,所以長期來交通擁擠和肇事問題終究會被全自動化來解決。不過把事情想細一點總是沒錯的!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你每天盯著螢幕的時間越多,你的憂鬱感就會越深!

你每天盯著螢幕的時間越多,你的憂鬱感就會越深!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智慧手機塑造的一代人?
二、未來工作會變成什麼樣?
三、數字技術和組織存亡?


@吃乾貨Review@
智慧手機普及後,年輕人每天跟朋友聚一下的時間少了四成,而盯著螢幕時間越多的人,覺得自己有憂鬱症狀的可能越大。放下手機,找個朋友喝咖啡吧!


一、智慧手機塑造的一代人?

我相信這個問題不是從智慧手機開始的,如果再往前追的話,那就要從電腦普及開始談起,肯定結果也是相似的,年輕人宅在家裡的比例增加、跟朋友面對面相聚的時間變少、睡眠時間也更少。

有了火和燈的出現後,人類的活動就有巨大的變化,而這些都是外在的影響,一個人可以追求原始的生活,也可以和文明共存取得平衡,讓科技成為調劑身心靈的工具,而不是綁架意識的刑具。

比方說,在過去通訊方式只有書信和電話的時代,我們和朋友聯繫的成本很高、效率很差,很多有機會發展的美好感情因此而中斷。在現在網路的架構上,朋友間維繫關係和感情簡單多了,除了擁抱之外順暢的視訊和過去的電話比起來,讓一段感情的維繫變得容易多了。看看下面三則廣告吧...

感動千萬人!au「SYNC YELL」廣告為遊子送上遙遠但溫暖的祝福


日本電信商AU『科技讓距離不成問題』系列廣告:SYNC DINNER 餐廳


【日本CM】SoftBank創意廣告拉近家人距離帶來無限感動



二、未來工作會變成什麼樣?

過去我們是學到一技之長後做到退休,現在開始我們必須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直到退休。在「為什麼人人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我也提過:在我們的上一代只要一技在身不愁吃穿;在我的這一代只要備妥第二專長不怕翻船;但是年輕的這一代在我看來格外辛苦,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否則就是 22K 的命...

我們現在必須隨時關注三、五年後有價值的工作是什麼,然後預先準備去學習那些知識和技能,以確保潮流轉向時自己仍是在船上的那批人。未來工作會變成什麼樣?你一定要隨時關注!


三、數字技術和組織存亡?

對於這篇得到說的「數位技術帶來的透明化,就好像當時寒武紀的陽光一樣,正在給當下的生命和組織帶來類似的影響,要麼進化,要麼死亡。」我覺得很有趣!

科技進步到目前為止,每個人的隱私越來越難保護了,幾乎有一半以上被攤在陽光下任人觀賞和利用。而我不期待文章說要大家停下一切事情,敲響警鐘,並開始思考如何以一種符合道德的方式阻止這場變化。

太難了!從商業和政治目的去看,有太多掌權和掌勢的人都想要搶劫所有人的隱私。也許我們應該效仿寒武紀時生物快速進化的方式,由自己演變出一種能免疫這場隱私大曝光的大時代變化。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人生的捷徑是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

人生的捷徑是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推特CEO是如何自我提升的?
二、邊運動邊學習外語,效果更好!
三、軟銀CEO孫正義的思維方式?


@吃乾貨Review@
在舒適圈之外還有個學習圈,有成就的人經常會踏入這個學習圈。學習圈內雖然會有點刺激,但換來的成長卻很值得!因為不斷踏入學習圈挑戰自己,才能不斷擴展自己的人生領域。


一、推特CEO是如何自我提升的?

最重要的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想要成為什麼、自己不想要什麼。不斷加強自我意識,瞭解自己的優勢和軟肋。清楚知道自己做事情的目的,讓自己走出舒適區非常重要!

為了完成既定的任務,你要很努力的工作,然後就會感到非常不舒服,瞭解自己的不足,並在每天不斷進步。


二、邊運動邊學習外語,效果更好!

邊運動邊學習效果比較好的這個理論,不一定要用在學習英文上面,學會說英文再十年後大部分的人都不需要了。因為到時候人類的語言隔閡就會完全被科技打破。當說英文的人想跟說中文的人溝通時,兩人只要透過很簡單的方式跟對方連線後,雙方用很自然的方式以自己的語言說出想跟對方說的話,而對方就會在自己的穿戴設備上,聽到用對方的聲音翻譯後的話。

這種自然的交談和自動翻譯的模式,在不出五年更創新的商品將會上市,十年後將會非常的普遍。所以,除非你的小孩未來是想要當語言專家,不然學習語言已經是沒有必要的事情了!

2017-11-16 更新:我的預言不出五年可能太小看這個世界了,LINE 的這項產品已經很接近我預期的情境了,或許兩年內我所說的產品將會開始普及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LINE 推出 AI 即時翻譯耳機!10 國語言隨便你切,中英日法全部欸通!

2017-10-07 更新:今天看到 Google 這兩篇的成果,就表示我的預言實現快一半了,語言很快就不再是人類對談的阻礙了!

#《【Google 小姐入駐人耳!】推出即時翻譯 40 國語言的無線耳機,蘋果 Airpods 瞬間虛了
#《為何 Google 耳機能即時翻譯 40 國語言? Google Brain 讓演算法「自動更新」,提升翻譯準確度


三、軟銀CEO孫正義的思維方式?

通過公佈目標來鞭策自己,在目標公佈之後,會有無形的壓力逼迫自己去實現目標,當你每次都堅毅不拔地達成目標後,其他人對你就建立了言出必行和全力以赴的認識,自然就有可能帶著可以幫助你實現目標的資源向你靠攏,長久以往就會產生良性循環。

立刻行動勝過花時間思考,有些大方向的事情很難把細節想清楚,我的作法是只要確認在最壞的情況下能夠承受,那就會做出先展開行動的決定,很多事情在猶豫不決的情況下永遠都不會去行動。

高水平的批評能夠提高成績,低水平的批評能夠加強忍耐力。人都喜歡聽好話,或許我們沒法分辨批評的水平,那我們就告誡自己要接受任何批評,就把每一次都當成忍耐力的訓練。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善用案例的人,再蠢也蠢不到哪兒去!

善用案例的人,再蠢也蠢不到哪兒去!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記憶太好,厭倦太早!
二、會休息才能高效利用時間?
三、經濟學大師張五常的思考方法?


@吃乾貨Review@
都什麼場子了,竟然還讓我遇到名言大集當簡報逐頁講的,讀書分享會都還比較有收穫!就算沒實際案例討論,那對每個要傳達的觀念(名言)找個實際案例,這樣大家也比較不容易睡著或直接翹課呀~


一、記憶太好,厭倦太早!

在《消費者研究》(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常常有快速無聊感的人,可能表示他擁有驚人的記憶力,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短期記憶越好,就越能快速地感到滿足。

自己推想一下這樣也很合理,如果我的記憶力很好,表示我記住已經學過的東西會很多,那麼對於更多的東西所感到的新鮮感也可能會比較少。在生活上從我們身邊的人來看,少根筋的人總是過得比較樂觀,因為他們總是忘東忘西,而且對很多事情也比較感興趣;把事情記得牢牢越是謹慎的人,看起來總是神經兮兮,他們常常表達對很多事情的不耐煩。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希望我的記憶力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二、會休息才能高效利用時間?

一開始我搞不清楚為什麼每隔五分鐘交替一次工作會比較好,這疑問要先搞懂這裡假設遇到的兩個問題都是「創造性思維」的工作,所以例行工作、文書工作等等不需要發揮創造力的任務,我覺得還是必須要用第一個方法,專心一件一件的完成。

另外這裡提到休息,不局限在創造性思維的工作,任何的工作你都需要固定的時間休息,這個部分可以參考知識速食如何打敗分心」裡所提到的《番茄工作法》。

有意識地安排休息時間,更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按照固定的間隔安排休息時間(就是使用番茄工作法),不要為中途休息感到內疚,尤其是當你感覺被問題卡住了!


三、經濟學大師張五常的思考方法?

第一個思考方法、觀點是誰的不重要:高手多變,思想快如閃電,但認錯更快。這讓我想到前公司的某個顧問,在同一個專案裡他所提倡的一個相同理論,在每一次開會簡報的時候,他對那套理論的內容或解釋總是和上一次不一樣,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這是高手的表現XD

第二個思考方法、重視問題:在這裡我「偷思」到問題要問得很淺,最好的發問方式是想孩子般地問問題,例如「什麼是貨幣?為什麼市場不用馬鈴薯當貨幣?」

另外要懂得拒絕回答不重要的問題,如果答案跟其他知識沒什麼關聯,或者答案很平常,眾所周知,那麼這個問題就不重要。

第三個思考方法、不要用邏輯推理抹殺掉預感:從預感出發,加上想像力去多方推敲,有了大概後,再反復以邏輯證實,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


第四個思考方法、轉換角度可以事半功倍:高手都會通過多個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既不輕易放棄一個可能行得通的途徑,也不墨守成規,盡可能用多個不同的角度來推想。

然後,角度還有遠近之分。人在思考時,腦袋會戴上放大鏡,格外重視細節。但是無論細節如何周到,如果在全局上出了錯,就會前功盡棄。因此高手會時不時把問題盡量推遠,以便考慮整體性。

第五個思考方法、善用例子:善用例子的人,再蠢也蠢不到哪裡去。例子要簡單貼切,重點突出;要用實例,經驗對思考有很大的幫助,就是因為實例知道得多;要使用新奇的例子,不要用眾所周知的例子;以及,要把例子一般化。

最後,要尋找反證的例子。思考時當然要找能支持論點的例子,但是考證是思考的一部分,考證就要去找反例。如果反證的例子是實例,就說明你的理論要被推翻了。

第六個思考方法、暫時擱置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不妨暫時擱置問題。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現在年輕人好像知道很多,卻說不清楚還怪別人不懂!

現在年輕人好像知道很多,卻說不清楚還怪別人不懂!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李宗盛給年輕人最重要的建議
二、施振榮的王道未來大學
三、人人喊打的傳銷究竟是怎麼回事?


@吃乾貨Review@
年輕人缺的不是資訊,而是欠缺邏輯思維的表達能力。如果不能把灌入的資訊揉成線、織成面、組成體,就是一堆隨時會被吹散成為遺忘的粒子。能夠重組成有邏輯的表達方式,就能增加自信和提升專業感。


一、李宗盛給年輕人最重要的建議

李宗盛說:我覺得現在是一個資訊特別泛濫、複雜的時代,每一個人得到資訊的機會又都是均等的,所以現在我聽我女兒講話或者聽年輕人講話,我常常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感覺他們的邏輯是混亂的。他們接收到這麼多資訊之後,理不出一個頭緒,所以很難清楚地表達自己。

所以,如果讓他給年輕人一個建議,他會認為:年輕人最要緊的是訓練自己邏輯思考的能力,理清自己的頭緒之後,這些資訊才有意義,不然就都是碎片跟亂碼,你沒有辦法從這中間得出一個決策,那樣的話,問題反而是資訊過多而不是資訊不夠。


二、施振榮的王道未來大學

施振榮目前正在籌劃一個「王道未來大學」,這個大學沒有學位、校園和預算,也不會重復現有教育制度裡的東西,更像一家共享共創的企業家學習平台。企業家的思維、能力跟視野格局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王道未來大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專業的領導型人才。

在施振榮看來,領導型人才需要具備三種能力:

第一種能力、系統觀的創新:領導者首先要考慮到整個系統,因為任何一點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輸出狀況;接著確認需要改革的部分,不能想到什麼就去創新。

第二種能力、跨界整合:要重視別人存在的價值,也要盡力瞭解不同系統運作的關鍵。

第三種能力、探索根源問題:清楚了問題的根源之後,不要踩那些克服不了的地雷,跳過去就好。

我想,現在有一種終身學習的學校正在成形,這種終身學習的學校沒有學習終點,而且有一套系統可以讓學生依循路徑提升自己,並且逐步完成的學業會有一套簡單的識別系統,這套識別系統讓許多機構願意承認,這樣的終身學習學校在自我成長之外的目的,還能有商業價值存在。


三、人人喊打的傳銷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台灣毒害許久的黑心傳銷,也在中國荼毒數年了,咱們今天就來聽聽看中國那邊的情況是怎樣了...

<第一階段、傳入中國>

傳銷模式是 1980 年代末進入中國,那時,傳銷和直銷還難分彼此。後來,1990 年代的一種足部、腿部按摩器材「搖擺機」開始風靡國內,直到現在還能在淘寶上買到這個產品。其中一個台灣品牌「爽安康」佔領了搖擺機的主流市場,正是它促使真正意義上的傳銷在中國落地。(QQ果然是從台灣吸取過去的技術,就是咱們厭惡至極的多層次傳銷制度啦!

爽安康拿到了國家的單層次傳銷牌照,但它的經銷商卻做起了多層次傳銷。他們利用「潛能激發」,靠灑狗血喊口號來激發會員的財富慾望,逐漸淡化產品的概念。

<第二階段、轉入地下>

1998 年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務院先後發文禁止傳銷,傳銷從此轉入地下!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傳銷組織發展出了一套成熟的機制,而其中運轉的基礎則是「幾何倍增學」和「五級三階制」。

幾何倍增學直銷和傳銷通用的概念,即1變3,3變9,9變27,下線無限倍增;

五級三階制傳銷界的金字塔形獎金分配制度,最高級別會拿到所有的獎勵!

在傳銷組織裡,底層人員每天灑狗血喊口號,在課堂上感受成功迷夢;中層人員裝氣質,固定的時間接見前來學習的人員;高層人員秀財富,成為財富神話主角。

<第三階段、網路傳銷>

這種新型網路傳銷用高收益、低門檻、快回報為誘餌,靠不斷發展新的投資者來實現虛高利潤。上下線的聯繫都通過社交平台,如果沒有人主動報案的話,也很難發現。由於新型的傳銷變種多在網路上進行,它不限制人身自由,那些起初的受害者更容易變成組織者。

別以為這些網路傳銷是在中國發生,他是無遠弗屆的,我相信很多人看過在家工作或者睡覺也能賺錢的廣告,不是說這樣的情境不會發生,而是利用這樣話術把你引誘上鉤後,你可能付出的代價根本讓收入的錢看不到車尾燈,肥的只有那些背後設立騙局的集團,而且現在負責跟你鬼扯的那個人,只是想把已經被騙走的錢從你身上補回來而已,簡單說就是:老鼠會online!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小孩有病,大人吃藥!什麼意思?

小孩有病,大人吃藥!什麼意思?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從旅行看中外孩子教育
二、和孩子做朋友但別過度
三、聰明的人也更長壽


@吃乾貨Review@
小孩有病,大人吃藥?小孩看起來像是生病有問題,但事實上要接受吃藥治病的是大人。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是在愛小孩和讓小孩學好的方式,事實上會讓小孩感受到害怕和越來越偏差的行為。


一、從旅行看中外孩子教育

孩子就是父母養出來的,當小孩有偏差行為發生時,最重要的不是罵小孩,也不是急著去怪跟另一半學來的,應該想想自己怎麼能去影響小孩變好。如果沒有從小建立起你對孩子的影響力,到了青春期孩子跟著朋友學習時,那才是真正令人頭痛的時候。

再來分享這篇文章《有病的不是孩子》(作者:楊佳寧)

基於好奇,作者瀏覽了新北市衛生局在網站上分享給大眾、由精神科提供的過動症篩檢表:「很難專注於工作或遊戲活動」、「很容易受外在刺激影響而分心」、「在日常生活中忘東忘西」、「東西亂七八糟」……連成人都不能輕易做到的事,居然要求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做到。還有這一項:「發脾氣」,哇!這是聖人等級的標準!如果碰到一位性格略微挑剔的父母,不是全都會在高分區打勾?我無法同意這樣一份精神科量表能測出什麼來,畢竟只有聖人、死人和不誠實的人,才可能坐落在「完全沒有」欄。

作者在研究環境景觀、孩童戶外活動空間之際,發現有許多學術研究顯示,接觸自然環境也能治療所謂的「過動症」。美國作家羅夫(Louv)的得獎著作「林間的最後頑童──救救我們自然缺乏症的孩子們」,便網羅了許多環境教育學、環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例如紐約州立大學的維爾絲教授(Wells)發現「不分貧富,居家環境多了自然綠意,孩子的專注時間就延長了」。瑞典的研究人員比較兩家幼兒園:一家的遊戲區僅有矮樹和步道,且被高樓包圍,另一家的遊戲區在果園中,周圍是樹林和原野,結果第二家的孩子,無論運動協調度及專注能力都較好。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景觀與人類健康研究室,十餘年來已針對自然環境對於「過動」的治療效果進行多項研究。研究指出,充滿綠意的戶外空間可以啟發孩子的創造力、促進孩子和大人的良性互動,更可消減「過動」。該團隊於 2009 年發現,被診斷為「過動」但沒有服藥的孩子,只要在自然公園裡散步 20 分鐘,就會明顯好轉,而且成效勝於在市中心或住宅區散步。

此外,西雅圖兒童醫院的研究部門發現,學前兒童每天多看一小時的電視,在七歲前產生注意力無法集中問題的比例就多10%!羅夫因而鄭重呼籲,比起充滿不確定性的現行藥物治療,讓孩子們多接觸自然,同時減少看電視,才是解除「過動」的長效良藥。


二、和孩子做朋友但別過度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心理學家 Richard Weissbourd 說:很多家長模糊了一個界限,那就是與孩子親近和當孩子的好朋友是兩碼事。他認為如今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和朋友相處的時間卻越來越少。甚至「有的家長用孩子來填補朋友的位置」。如果家長太依賴孩子,從孩子身上尋求親密感,這可能會對孩子的道德發展有負面影響,心理學家把這個過程稱為「理想化」。這會讓孩子在一段時期內把家長理想化,並吸收同化家長的價值觀、道德觀和理想。

跟孩子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不必要跟孩子們當好朋友,適當的角色認清很重要。做父母無非要的就是希望小孩有任何事情都能來跟你商量,而你從中能提供孩子最佳的選擇或建議。朋友是用無腦相挺換來的,那種不顧一切、不計後果的支持是很不負責任的!這是青春期孩子們認定的朋友。做父母的我們,要選擇當良師、顧問,培養讓孩子“敢”跟你談任何事,不會因此挨罵、受罰或被限制。如何和諧地引導孩子在安全的原則下給予最大的嘗試空間,這就是父母要修習的課程。


三、聰明的人也更長壽

《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顯示那些兒童時期智商測試得分高的人,往往比那些得分不高的人更長壽:這就是說聰明的人會更長壽!

另外,與那些智商得分最低的 10% 人群相比,智商得分最高的 10% 人群患上冠心病和中風等疾病的可能性小一半,智商得分比較高的人往往更不容易患上最常見的健康問題。即便將高收入等因素考慮進入,高智商與長壽之間仍存在關聯。

目前,在認知流行病這個新領域中,有一種理論認為,智商更高的人更健康,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善於聽取健康建議,比如戒煙等;或者是他們收入更高,進而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和醫療服務。在他們的背後,也有可能是因為遺傳原因,不過目前這種基因決定理論還處於假說階段。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沒看到你忙碌就代表你沒生產力!瞎了嗎?

沒看到你忙碌就代表你沒生產力!瞎了嗎?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為什麼我們在工作時容易分心?
二、為何公益組織存在感不強?
三、劉強東怎樣管好京東的十萬人?


@吃乾貨Review@
忙碌不代表生產力,深度工作才可以提升價值。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隨時保持在深度工作的狀態,然而打斷你的因素有來自組織和自己本身,建議你要能約束自己,並與組織建立一套能提高效率的工作模式。


一、為什麼我們在工作時容易分心?

有些時候看似很忙碌,但卻只處理掉一些瑣事,到底是哪些問題打擾了我們工作?其實就是即時通訊息和郵件為最大宗,再來就是開會。很多知識工作者想證明自己在團隊中的生產力,但又沒有明確的指標可以證明自己工作的價值,於是就用收發郵件、安排會議、和處理社交軟體來表現自己做了很多事。對這三方面的工作處理,我的經驗如下。

即時通:在即時通的部分,我幾乎是斷絕私人和社群軟體的干擾,在辦公室裡除非急事否則是不會處理這兩方面的訊息。而公用的即時通則是處理要事的管道,如果需要立即與我討論的事情,則是透過即時通來找到我,而這些事情通常必須是可能需要馬上處理一封郵件、打電話或馬上到會議室進行討論。

郵件(e-mail):很多職場專業人士都認為收到郵件後一小時內回復很重要,而我處理郵件有三個時段,早上上班時、午休結束後、和下班前,再搭配處理郵件的管理技巧,也不會造成處理郵件效率太大的落差,在這三個時段之外就會盡可能進入深度工作或者是在開會,至於郵件的管理又是一門學問,也很值得分享,不過就不在今天扯太遠,改天有機會再說。

開會:在「大佬們的商業心法精選」的第三個心法金句中就提過我的方法是按天來區分,週一、二、五我會做管理的事情,而週三、四我會做自己職務上的瑣事,把這兩天放給團隊成員專心做事,因為這兩天是一般人上班效率最高的日子。換言之,我絕對不會在週三、四安排例行會議,也盡可能不在這兩天打擾團隊工作。

建立一套良好的工作方法,對個人來說受益無窮,不但可以對公司問心無愧,在私領域的事務處理上也是很有效益。想要成為溫拿嗎?那就快把今天得到推薦的這本《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K完(博客來購書連結、還有電子版喔!),讓我們來一起切磋自我管理的技巧吧!


二、為何公益組織存在感不強?

公益組織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在產品設計和服務提供上追求極致,白送的東西沒有誰和你競爭,被市場淘汰的危險並不大。因此導致,公益組織往往處在一種活不好、做不大、死不了的狀態,以這樣的低效率運行,這在整體上非常普遍。

徐永光說:傳統「資金搬運工」式的慈善模式,不僅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給窮人送錢往往會激發惡。比如開車去西藏,公路邊小孩會圍著車要東西,因為小孩子認為可以不勞而獲,這就是直接以給錢為「行善」方式的惡果。

所以我也認同用商業手段達成公益目的是最有效率的模式,這才能讓公益的價值發揮可長可久,可是卻有不少人以公益手段達成商業目的,這些人讓人不齒。

最近 seafood 很火紅,雖然宗教跟公益沒有絕對關係,但藉機想說說:真正值得敬重的人應該表現的是讓普世接受的價值;但對有些人來說,只要這個人讓我敬重,他就值得所有人敬重,反之亦然⋯⋯所以,seafood 收勞斯萊斯送的人開心就好,看破的信徒離開就好,我們這些無關的人吵什麼吵?無非是酸葡萄罷了…畢竟開廟好賺又不用繳稅,咱們小魯蛇賺多少還要分政府,哭哭!


三、劉強東怎樣管好京東的十萬人?

京東劉強東的這五類人是以價值觀和績效來區分員工,基本上這五大類的分法很值得參考,重點在於你是管理者的話,必須明白區分出哪些人是只能放生,但可以暫時放著哪些人必須立即處分,否則會禍及群體哪些人不須管理,便可為公司創造價值哪些人需要稍微栽培,就能有所成長,這是我在有限時間和資源下的分類原則,大致上不會差異太多,只是分類的參考依據是什麼而已。

對於京東劉強東的參考依據加入了價值觀這就很有趣,如果京東沒有一套公允且數據化的評量方法,那麼主管分群生殺大權的管理者權力就很大,因為對一個人價值觀的評斷可以很抽象,有可能不小心的一句話或一個行為,就被打入對公司價值觀不匹配的族群,那麼以京東劉強東下場就不好過了...

所以要看下文京東的幾個管理原則:ABC原則、8120原則、2N原則。

對於ABC原則在我看來還是建立公司公正的文化比較重要,是人的社會就算再複雜的制度,也擋不住人類運作關係的技巧,還不如讓員工清楚知道,公司對包庇或污衊等行為零容忍,營造公平、公正、相互信任的團隊才是最佳的免疫方法。

8120原則這裡提供的理論依據太少,不過如果你沒有其他人數結構管理的想法,就直接參考試試看。

關於2N原則就很有意思了,我實在很想知道劉強東如果要另創一家公司,他會只帶一個人嗎?如果從別家公司高薪挖角過來,真的限制對方只帶一個人過來嗎?這個原則運用在純內部的想法可以被理解,至於利弊如何恐怕不好有結論。但是對於第二個N我就覺得值得支持,在我的觀念裡,有能力和自信培養接班人的人才是人才!重點不在於公司可以隨時不要你,而是在於如果公司或你私人有其他更好的發展機會,你就能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而不必顧慮現有的成果後繼無人。如果兩年之內找不到接班人,或被調查結果是隨便指派,那公司就必須請你馬上離職,這個N挺好的!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怎麼提升情緒智商(EQ)的顆粒度?

怎麼提升情緒智商(EQ)的顆粒度?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如何用情緒粒度提升情商?
二、工作方式正在發生轉移
三、談判成功的關鍵法則


@吃乾貨Review@
對高 EQ 顆粒度的人來說,關於一般驚訝他們可以很容易再區分出:吃驚、驚訝、驚呆、震驚、驚嚇...等不同層度的驚訝,今天就來聽聽怎麼提高自己情緒智商(EQ)的顆粒度?


一、如何用情緒粒度提升情商?

情緒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的人,對自己的情緒有著非常細緻的識別和描述能力,能說明白自己的感受,並且能針對自己的情況想出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怎麼能訓練自己的情緒粒度呢?文章給了一個方法,就是學習情緒概念的相關詞彙和它們的具體含義,比如多看一些文學作品。

所謂的情緒管理是要去理解自己或別人的情緒,並且去管理它們而不是無腦地釋放它們,這樣很容易陷入被情緒控制的困境中,讓情緒左右自己的行為,而且無腦地釋放它們有可能是對另一群人的傷害;管理情緒就是認識它們、知道怎麼處理它們,並不是要你壓抑或隱藏,而是要知道怎麼正確地消除那些負面的情緒,而不是對著另一群無辜的人表現你的情緒。


二、工作方式正在發生轉移

電腦和互聯網的最新發展給人們工作方式帶來的三類轉移:

第一類轉移、向人工智慧轉移: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機器擁有了更多掌控權,比方說無人駕駛和無人收銀商店,這些人力工作正在轉移到機器上面。

第二類轉移、向平台轉移:比如 Uber 沒有自己的出租汽車、Airbnb 沒有任何一間自己蓋的房間、阿里巴巴沒有庫存、蘋果商店中超過 220 萬個應用幾乎都不是蘋果公司自己開發的。

利用平台創造市場並不容易,不過一旦運作成功,就會產生巨大的網絡效應!

第三類轉移、向用戶創新轉移:由於科技和網路的發展大大降低了互動的成本,很多事情可以交由非正式群體完成,因而產生了重大創新。


三、談判成功的關鍵法則

在這談判成功關鍵法則的六點裡,以下這三點平常最容易忽略的。

第一點、保持客觀:卡普菲說,那些最優秀的談判者,不僅頭腦清晰,還能保持客觀。客觀指的是對談判的結果有一個客觀的態度。你要明確了這次談判要達成的目標,如果這些目標沒辦法達成,沒關係,只不過恰好這次你和對方的目標不一致而已。在這種情況下,上面提到的「自我」就沒有參與到談判中。你就不會因為沒談成而感到沮喪,不會對這場談判有什麼評判。這就是客觀。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就會失去客觀性。這時候你不僅有可能會說錯話,給對方造成麻煩,還可能思路不清晰,忘了自己想從談判中得到什麼。

第二點、誠實:不誠實是談判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卡普菲說,不誠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方不誠實,這個很好理解,如果對方在騙你,這就是一個破壞交易的因素。但卡普菲說,還有一種情況,那就你對自己不誠實,這裡說的是你沒有和真正的自我保持一致,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真我。

第三點、講太多:也是談判的大忌。卡普菲說,首先,當你講得太多的時候,你可能無意間已經透露了太多信息。這裡不是說你要隱瞞什麼事情,而是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你在說什麼,你在說的時候並沒有保持一個戰略的視角。另一方面,當你一直在說的時候,對方也很難集中精力聽你說。在談判中,聆聽然後提問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你問對了問題,並且讀懂了對方的意思,你會發現他們真的會告訴你他們想要什麼。

對我來說,保持客觀的部分最抽象,我沒有把握每次談判自己是不是非常地客觀,因為這個認定沒有標準化,但可以用談判過程和結束後自己是否始終保持冷靜來評斷,如果失去冷靜的態度,那肯定是對這次的談判沒有保持客觀的認知,這時候就該進行深刻的檢討。

在誠實這部分,我可以說是誠實過頭了,並且很容易因為「講太多」這個問題而主動洩漏太多籌碼,以至於談判容易處於劣勢。所以我從「講太多」這個問題開始改善,目前很多時候我都可以保持在聆聽後才提問的狀態,只有對於很熟的朋友才可能會鬆懈自制能力而講太多。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與朋友或家人的約會

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與朋友或家人的約會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12個破壞好心情的壞習慣!
二、培養一百萬個AI人才
三、奇點大學創始人談未來大學


@吃乾貨Review@
約會就是面對面跟家人或朋友們拋開手機的干擾,好好地吃頓飯或喝杯咖啡,天馬行空的聊上一個小時!和約會一樣重要的事情是享受孤獨,經常給自己十分鐘、一小時或偶爾一整天的獨處時間,為自己做一些事情或放空,這樣對於消除憂鬱和焦慮是有幫助的。


一、12個破壞好心情的壞習慣!

這十二個破壞好心情的壞習慣是:走路的時候無精打采、任何東西都要拍照、讓霸凌者佔你的便宜、從不進行體育鍛鍊、拖延症、處在有害的婚姻關係中、人生太過於嚴肅、不睡覺、從不獨處、不與他人進行真正的對話、沒有手機無法生活、一心多用,我來分享其中五個的感想。

第一個、走路的時候無精打采:這一點的建議簡單說就是抬頭挺胸抬頭挺胸走路可以讓人看起來有活力而且有自信,不管你任何時刻的心情如何,抬頭挺胸都可以幫你打氣恢復心情。所以我經常注意自己是否有抬頭挺胸,並且也要求小豆豆養成抬頭挺胸的習慣。

第二個、讓霸凌者佔你的便宜:關於職場霸凌的部分,如果不是接受強力的心靈訓練,光是看醫生談談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是很難快速見效的,就怕霸凌者的破壞速度遠超過醫生幫你補血的恢復量,那還不如再換個職場比較實在點。

第三個、拖延症:在知識速食的文章裡談到拖延症的部分,小惡魔最推薦的就是這篇「如何打敗分心?」裡的方法和《終結拖延症》這本書,可以點擊過去再複習。

第四個、從不獨處:我很喜歡獨處的時間,在獨處的時間裡我的工作效率最高。然而這裡要說的獨處是讓你好好的想到自己、重視自己、為自己做一些事情,這樣可以避免憂鬱和焦慮的情緒慢慢滋生。

第五個、不與他人進行真正的對話:喜歡獨處的我如果不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就很容易發生超過一兩個禮拜的時間,沒有跟家人以外的人說過話,這時候我就會發生講話非常不流利的情況。所以呢!我現在就開用語音輸入法來解決問題QQ...不是啦~其實問題一直都沒解決,只是我很想每個月都找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吃飯聊聊天,所以有看到這個內容的朋友們,快來幫我完成這個願望吧!


二、培養一百萬個AI人才

對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挑戰,最好的方法是學會使用那些人工智慧的工具,成為可以利用人工智慧發明解決方案的族群,這就是小惡魔在知識速食裡常談的觀念。我們不要等著被培養,從現在開始就要主動的去學習和挖掘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和知識。

人工智慧驅動的社會,讓人們可以更有系統地做出更有智慧的決定,讓重復性的勞動自動化,節省人力和時間。


三、奇點大學創始人談未來大學

在未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不是由人類教授提供的,而是由人工智慧提供的。因為人工智慧瞭解學生的語言能力、個人喜好,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教育。而大學也要適應科技發展,應用人工智慧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

所以接下來會變化得比現在快更多,在未來的十年你必須學會這些人工智慧的工具,因為二十年後人工智慧將會發展成各種系統,人類的生活將會對這些系統非常地仰賴,這時候你不是成為神人就是無用之人(哲學家眼中的人工智慧未來:《人類大命運》)。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沒有規律的學習習慣反而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沒有規律的學習習慣反而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怎樣學習更有效?
二、投資人需要的六大能力!
三、且慢組建設計師團隊


@吃乾貨Review@
總是變換學習的方法和場所,訓練自己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表現穩定;聽課的時候不可以分心,但自己學習時遇到難題或很花腦筋的問題時,反而要適時地分心去做點別的事,才能重新注入能量激活疲憊的大腦。


一、怎樣學習更有效?

貝內迪克特・凱瑞(Benedict Carey)寫的這本書《如何學習?記得牢,想得到,用得出來: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的躍進術》他想告訴我們:傳統的苦學方法都錯了!

作者凱瑞告訴我們:大腦是一臺非常古怪的學習機器和思考機器,幾十萬年來,腦袋最習慣的學習環境,永遠零零碎碎、疲於奔命、隨時隨地、不分晴雨,我們唯有知曉與利用大腦的怪癖,才能讓它端出最佳的表現。

從現在的科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如何學習會更有效率」的訣竅總結了以下三點。

第一點、大多數人會因為總是變換學習場所而獲得更好的效果:你練習時的周遭環境越是複雜多變,你學的內容就越能記得清楚、長久,同時你學到的東西就越不會依賴於周圍的環境條件,而最終讓自己在任何環境中都能發揮出色。

第二點、學習要學會「分心」:當你遇到某個難題的時候,花幾分鐘休息一下,上上網,看看新聞,這是一個能幫你突破難點的好辦法。

第三點、刻意停頓也是一種好辦法:當你遇到某個很耗費腦力的課題時,中途讓自己停頓一下去做做別的事情,會在你的大腦中「激活」這個課題,讓你開始能看到、聽到日常生活中任何與這個課題有關的事物。

這些只是眾多學習方法的一種而已,不一定是用每個人,你可以看看知識速食學習心法」主題裡的各種方法,比方說羅胖的特殊學習方法人格、概念、縫合、碎片、目標。去找到多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輪流使用它們或綜合出自己獨門的方法,不一定要死學。

這本書在博客來有繁體版《如何學習?記得牢,想得到,用得出來: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的躍進術》(點我到博客來購書


二、投資人需要的六大能力!

第一個能力、對政治局勢和經濟形勢的判斷:中國現在的政治局勢,世界的政局走向,時刻影響著每個行業的發展生死。

第二個能力、對社群群體的感知:怎麼樣去感知年輕的二次元群體、怎樣深刻地理解?因為世界的未來在年輕人身上!

第三個能力、對技術走向的預測:要做投資就必須超前理解技術,對於投資經理來說,現在投的每一個項目都是在對技術走向進行預測,所以,不學技術不行!

第四個能力、對商業模式的敏銳:現在商業模式每天都在變化,群體感受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消費理念也不同。

第五個能力、對創業者的洞察:對俞敏洪來說創業者的什麼個性會帶來什麼結局,他都一清二楚。

第六個能力、對企業管理的熟悉:不僅是商業模式,管人、管事、管戰略,都需要投資人去跟創業者溝通,遇到什麼情況,怎麼應對。


三、且慢組建設計師團隊

如果有以下三個情況,那你或許應該再好好想想,而不是著急建立自己的設計師團隊。

第一種情況、只是想讓產品更加美觀:設計不只是外觀,更在於性能(Design is not just how it looks,but how it works.)。設計不應該只是一種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手段,設計不僅是設計,更是實現商業目標的一種戰略手段。

第二種情況、沒有了解用戶對設計的想法:為了設計出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你必需要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做、為誰做!好的設計要求設計師知道顧客使用產品和服務時的情感背景、環境背景和社會背景。

情感背景:是指用戶在使用產品或服務前後的感覺和心理狀態;

環境背景:是指用戶使用產品或服務的地點、環境中的其他東西,以及時間是否緊張,空間是否有限;

社會背景:是指用戶在使用時,別人會如何看待他們,他們自己覺得很酷很自豪,還是很尷尬因此必須私下使用。

優秀設計的對立面不是沒有設計,而是糟糕的設計!

第三種情況、打算把設計獨立成一個單一部門:設計需要自上而下的公司文化,設計思路不能只靠設計師來呈現,而是需要整個公司的努力。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從世界地圖思考真正的共享經濟(Dymaxion Map)

從世界地圖思考真正的共享經濟(Dymaxion Map)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理解世界的三種地圖
二、普丁演講導師的演講建議
三、大師寇斯的方法論


@吃乾貨Review@
人類因為群體爭奪的關係,千年以來已經習慣以地緣政治進行活動;而生物的本能則是以自然地理進行活動;但人類想永世和平地生存與發展,則必須對共享地圖有一致的共識。


一、理解世界的三種地圖

第一種地圖、自然地理地圖:地球自然的風貌,想像一個沒有畫上國家界線的地球儀。

第二種地圖、地緣政治地圖:按照國家界線來劃分的政治地圖,反映政治邊界如何把人類分割開來。

第三種地圖、功能性地圖:反映人類如何相互聯繫,被連接起來的地圖。

自然地理地圖應該不必多做解釋,地緣政治地圖應該很容易理解,就算是過去的歷史地圖,只要你瞭解馬鐙的變革,就理解蒙古帝國的崛起;只要你瞭解火藥的力量,就理解奧斯曼帝國的長久存在;只要你瞭解絲綢在國際貿易和財政平衡中的作用,就理解明朝的命運;只要你瞭解工業革命十九世紀的貿易壁壘,並且把貿易收益投入軍事領域,就理解美國如何成為超級大國。

而第三種地圖很抽象,不過如果能理解《Dymaxion Map (Buckminster Fuller):平等地圖》或許就能想像這裡說的人類相互聯繫而被連接起來的地圖。至於人類是否人夠以全體人類最大效益去連結彼此的資源,而不是以自我利益為優先去爭奪資源,這才是終極的功能性地圖。

Dymaxion 這個詞來源於三個單字:「Dynamic」意思是動力;「Maximum」意思是最多、最大;還有「ion」意思是一個原子或是一個電極中一組原子。意指利用能源的最大效率,以最少結構提供最大的強度!


二、普丁演講導師的演講建議

溝通黃金比例?麥拉賓法則(The Rule of Mehrabian):一個人對他人的印象,7% 取決於談話的語言和內容;音量、音質、語速、節奏等聲音要素佔 38%;眼神、表情、動作等形象因素所佔的比例高達 55%。

但是!

其實是這個研究被誤用。麥拉賓博士(Mehrabian)特別在他的網站上,提出了這一項聲明:Total Liking = 7% Verbal Liking + 38% Vocal Liking + 55% Facial Liking. Please note that this and other equations regarding relative importance of verbal and nonverbal messages were derived from experiments dealing with communications of feelings and attitudes (i.e., like–dislike). Unless a communicator is talking about their feelings or attitudes, these equations are not applicable.

意思是:所有的喜歡 =7% 的語言上的喜歡 +38% 聲調上的喜歡、55% 臉部表情上的喜歡。請加註這一句話「這個關於語言訊息與非語言訊息的方程式,是來自於研究溝通時的感覺和態度(如喜歡-不喜歡)的實驗。除非是一個溝通者在講述關於他們的感受或是態度的情況下,否則這個方程式並不適用。」

以下這兩篇是網路上找到的反駁文章:

#《55-38-7溝通黃金比例?一個溝通法則的誤用

#《麥拉賓法則(The Rule of Mehrabian)


三、大師寇斯的方法論

在知識速食的「商業世界:五大基本定律」裡就提過寇斯(Coase)定律:寇斯定律解釋了許多公司所受到的規模增長限制,只有當一家公司的內部成本(包括所有間接成本)低於外部成本時,公司才能發展。一旦內部成本超過外部成本或與之持平時,公司就會面臨收益遞減的轉折點,它將停止擴張。

周其仁介紹了他自己體會到的三點寇斯方法,他認為這三點寇斯的方法,不僅適用於學者做研究,普通人也可以拿這個方法來不斷提升自己對事情的認知。

方法一、在真實世界里尋找學問:理論解釋不了的問題不要去迴避它,並且不要只會死嗑書本,要選擇從實務的案例中去找答案,或許就能整理出學問。

方法二、重點調查問題的約束條件:真實世界五光十色,因此到真實世界裡求學問絕非一件易事。寇斯在真實世界裡尋找學問的法門是「著重調查問題的現實約束條件」。

我喜歡這一段解釋真實案例和虛擬案例的差異,非常實用很值得收藏的知識。

寇斯寫文章喜歡用真實世界中真實發生的實例,不愛用想像世界中按照邏輯簡化過的虛例。虛例的好處是容易處理,因為可以輕易改變,用得好,有助於說明複雜的理論。但是,虛例的危險性在於「可能完全不反映問題的現實條件」。而在真實世界中,任何條件的改變,都會引發人想像不到的其他改變。

實例的優勢是,它是真實世界中發生的案例的簡化。不過,當真實世界里的故事被簡化時,也有可能會將一部分重要的真實約束簡化掉。因此,寇斯不但偏愛用實例,還偏愛用經過自己調查得到的實例。唯有自己親手調查過的,才知道哪些約束條件不能被簡化掉,哪些即使經過簡化,也無損實例本身的真實性。

方法三、把對實例的分析一般化:用真實世界中的實例的問題是,它畢竟是個案,很難回答其他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把從實例中得到的認識一般化,得到對更大的真實世界裡的經濟制度、經濟組織和人的經濟行為的理解。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把最好的時間留給自己,而不是賣給你的老闆!

把最好的時間留給自己,而不是賣給你的老闆!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一個大作家的時間管理方法
二、一天裡哪個時段最高效?
三、伊梅特的臨別贈言


@吃乾貨Review@
成功的因素在於如何利用業餘時間去規劃和執行自己的夢想,屬於你的最有效率時段不一定在清晨,有可能是在凌晨,或者是在小孩上床睡覺後的十點開始。不管如何,這些時間就拋開公事,去準備開除老闆的計畫吧!


一、一個大作家的時間管理方法

每個人感覺最有效率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雖然對早上效率較高的這一點,下一個主題有科學的支持,我覺得你可以試試看,但是不一定要硬來,如果已經習慣晚上來處理事情,那就慢慢改變讓你的身體知道,自然就有機會到跟大數據一樣囉~

既然都說到早起和晚睡的議題,那就順便來破除一個「人體排毒時間表」的流言。

網路上一直流傳一個「人體排毒時間表」,什麼晚上 9-11 點淋巴排毒,凌晨 1 點肝臟排毒,早上 7 點大腸排毒...等。但科普作家李清晨說:所謂排毒週期表,其實是對我們身體不瞭解的表現。

其實,淋巴系統是 24 小時不停循環的,作用就是運輸營養、調節體液,根本不存在一個特殊的排毒時間。

而關於凌晨一點到三點是膽囊排膽汁的時間,必須熟睡。其實只有消化食物的時候,膽囊才會排出膽汁幫助消化。熟睡時又沒吃東西,怎麼可能排膽汁呢?

不管你的睡眠時段是哪個,但充足的睡眠時間是一定要的,而且還要規律,不要每天變來變去的,這樣你的身體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準備休息。


二、一天裡哪個時段最高效?

早上的工作效率較高,這是大部分人的認知常識,不過最好的效率有多久,以及該怎麼運用,恐怕就不是有太多人知道而且還使用得很好。

澳大利亞個人品牌建立和營銷專家本・安傑爾(Ben Angel)他建議,每天最開始工作的時候,不要去瀏覽網站或者回復郵件,而是要用這兩個小時去處理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因為這個階段你的執行力最高。等到吃午飯之前,再去處理郵件或者其他瑣碎的事情。

在職場的時候,我看到很多同仁是用來吃早餐、看新聞、PTT、聊天打屁...等,真的是浪費時間也對不起慣老闆。更對不起自己!

國際大腦教育協會發現, 大腦在上午 9-11 點這個時段,分泌的壓力荷爾蒙水平適中,這能幫助人們實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所以這段時間最適合進行高精尖端的學習活動,或者是需要認真分析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腦力工作。

拜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可能也要定下一條給自己的新規則,在中午之前我不會處理社群訊息和郵件,而是專心寫文章或進行其他學習的活動。就像給小豆豆的規則十二點前不能看影片一樣,在假日他就會因此多看幾本書。


三、伊梅特的臨別贈言

前通用電氣 CEO 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總結出了十點在過去的歲月中學習到的領導力精髓。

第一點精髓、制定高標準目標:領導者必須始終著眼未來,有遠見,制定高標準,並讓員工勇於擔當;而領導者則必須尊重和激勵他人,並且要永遠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第二點精髓、領導者要做真正艱難的決策:很多決定都是沒人願意做的事情,但作為領導者不能害怕決策或者批評。好的領導者知道何時行動、何時停止,懂得選擇最高效的行動路徑。

第三點精髓、付出總會有回報:不要為對未來的投資後悔,它們都會在未來得到回報。正確的方向才能帶來更好的未來,因此,要堅持,哪怕有時候投資人會有不同看法。

第四點精髓、讓認知與事實保持同步:我們需要用聯繫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一件事情,事情的表象往往並不意味著事實。要記住,事實本身指向的是過程,而非判斷和結論。解讀真相,往往需要你前後聯繫看待一件事。

第五點精髓、無論大事還是小節,未來還是當下,都要認真對待和思考:最好的領導者是全面的思想者,既懂戰略又關注細節;既有全球視野,又能關注當下每個季度的成長。

第六點精髓、敢於授權:當團隊目標明確並且得到充分授權時,往往就是我們發展最快的時候。

第七點精髓、贏在市場,而非會議室:人們很容易把自己局限在辦公室里,重要的是同客戶在一起,傾聽他們的見解。

第八點精髓、熱愛你的工作而非你的頭銜:如果每天你都遠離自己的核心工作,而熱衷於參加各種會議、各種論壇,那麼你實際上是偏離了自己的使命。

第九點精髓、永不放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略,直到被人一拳打在臉上」這就是考驗領導者的堅持以及應變能力的時刻。

第十點精髓、時刻展現領導力:作為領導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永遠對工作、同事和他們的崗位心懷感激。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如何傳遞難以啟齒的事情?

如何傳遞難以啟齒的事情?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如何進行艱難對話?
二、地震有可能預警嗎?
三、如何讓人關心氣候變化?


@吃乾貨Review@
切忌跟對方說「不要傷心」、「你的反應過度了」,並且記住重點是「專心去聽不是去說」更別用這樣來開頭:「我有話就直說了!」如果你只會有話直說,那你還是別去說了,另外找別人去會更好。


一、如何進行艱難對話?

說話直絕對是個缺點,那是因為你懶、你不懂人情世故、你說話愛帶刺、你想直接壓制對方不想花時間溝通。所以別再用我這個人說話就是很直來掩飾你那些顧人怨的個性。如果你是自認為說話很直,或者被認為是這樣的人,那麼底下有七個方法教你變成一個溫暖的人,以及之前知識速食的這篇文章「溝通時如何讓人聽你把話說完?」都是你必修的知識!

方法一、不要急著開始:一般來說,直奔主題的談話不會進展得很順利!

方法二、注意自己和對方的情緒狀態:如果意識到對方情緒脆弱或心理上會受到很大程度的打擊,你可能要找一個對方更放鬆和更容易接受的時間。

方法三、以提問的方式開啓對話:你要通過詢問對方,去瞭解對方的角度,而不是完全憑著自己的假設來進行對話。

方法四、更專心地去聽而不是去說:你要讓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感。絕不要說「不要傷心」或「你反應過度了」這樣的話。

方法五、首先表示認可:你可以承認對方的優點,讚美對方,降低對話的情緒強度。

方法六、明確你的目標:你可以把想要達到的效果提前寫下來,利用這些筆記清晰地向對方表明,這次談話的目的。

方法七、換個角度:你可以把對話看成是改善關係的一個機會。


二、地震有可能預警嗎?

到目前為止人類的科技仍然不能預報地震,現在就只有地震已經發生後的地震速報。因為,地震的縱波傳播是一秒鐘六公里,橫波傳播是一秒鐘三公里,所以這個時間差就告訴我們地震要來了!

不能把災害預報當唯一的救命稻草,不能靠地震速報來防災,而是要建設堅固的空間結構,比如保證住房和公共設施的安全,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但無論如何事情總有個萬一,三不五時複習一項相關的方災避險的知識《顛覆你的地震災難守則:躲在「生命三角」內存活機會最大!》但願大家都用不到,但仍然要熟記於心!


三、如何讓人關心氣候變化?

川普...就讓他去說嘴吧!現在不願面對的真相第二集也出來了,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在知識速食這一天的心得裡《你是地球的癌細胞嗎?》我們就檢討過自己是不是地球的癌細胞了...

【不願面對的真相2】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說到地球暖化,很多人應該記得這位美國前總統高爾的演講。

<TED>艾爾・高爾:面對全球氣候危機展現新思維


如果你記憶力不錯,應該也記得這部台灣的紀錄片,對於這部紀錄片當年小惡魔還留下一篇心得文:《關鍵「2度C」 台灣恐成首批氣候難民

《±2℃》正負2度C-全球暖化台灣版紀錄片


台灣恐是首批氣候難民

由孫大偉、陳文茜監製的紀錄片《±2℃》,是第一部記錄台灣氣候變遷的紀錄片。關於製作此片的動機,陳文茜表示,很多氣候相關的紀錄片,如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法國導演盧貝松的《拯救地球》和英國BBC的紀錄片等,從未將亞洲列入討論範圍,特別未提到台灣。但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是,台灣人口密度過高、土地侵蝕率高等,恐怕是氣候變遷下「全世界的第一批難民」。

因此陳文茜號召籌拍這部屬於台灣氣候變遷的紀錄片,是為了讓台灣民眾面對自己的危機、自己救自己,而且她也要號召認同這部紀錄片的觀眾,一人寫一信到總統府「拯救地球、拯救台灣、拯救孩子」,將台灣氣候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次,並且進行綠色的大革命。

紀錄片取名《±2℃》,源自日前哥本哈根會議的結論,即是未來人類如果要生存,就必須將氣溫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片中模擬台灣未來在全球暖化影響下的可能處境,也分析了台灣的各種「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等問題。陳文茜表示,籌拍此片純粹是為了教育下一代。

《±2℃》行動聯盟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小組(IPCC)的報告以及中央研究院的研究結果,分析出不是很樂觀的資訊:當馬爾地夫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沈沒的島嶼時,東石港、林邊、東港、麥寮也將成水鄉澤國。海平面如果繼續上升,蘭陽平原、台北盆地和高雄市也將淹沒。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自己不主動改變時間分配,你的人生就不會有改變!

自己不主動改變時間分配,你的人生就不會有改變!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管理大師的四個工作建議
二、我做投資15年的經驗和教訓
三、文學作品臟話越來越多


@吃乾貨Review@
一切的根源是你自己,別擔心改變很困難,你只要從一些不一樣的講座開始就好,這件事並不難,撥出假日的時間開始就好,可能是別人的旅行故事、可能是環島挑戰、可能是滷肉飯的發展史、或當沙發客的經驗分享...等,這些越是你平常不會接觸的事情,可能就會開啟你不同領域的發展。


一、管理大師的四個工作建議

大前研一的新書《決斷聖經》:一句入魂!「大前哲學」集大成之作,晉身職場勝利組的八十八條黃金守則!底下挑四個來說說另外再列出六條,剩下的其他八條請買書來看吧!(博客來購書連結

<只要自己不主動改變時間分配,人生就不會改變>
大前研一建議,上班族可以按照製作行程表(Schedule)、採取行動(Action)、確認自己的表現(Performance)這樣的流程,安排自己的時間。找到那些毫不費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然後進行調整,把自己想達成的目標放進行程表裡,逐漸調整為更理想的但做起來會更困難一點的行程表。

<一旦上級說了A,就必須完成A+B的工作>
大前研一認為,如果能在進行A工作之餘,再用自己創的做法造出B,來增加自我價值。

<“我以後要……”是人生的禁忌句>
如果有以後要做的事,大前研一建議現在立刻去做!想做某事的時候就是最佳時機,根本沒有拖延的理由。不過小惡魔在這邊要補充,不要心猿意馬或胡思亂想,專心一致從最有意義的事情一件件去做。

<不要有“這樣做好可惜”的想法>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已沈沒的成本,一直回想已經完成的選擇,會讓你現在的努力因為可惜的籌措因而事倍功半,幫我把自己眼前的路鋪設得更加崎嶇。打消「這樣做好可惜」的想法,才會大步跨前走出原先期望的道路。

從博客來網站上再到另外六條黃金守則,以及一段我覺得很有感觸的話,截取出來與大家共勉之。

#對於業務而言,今後更重要的反而是「怎麼輸」;
#人在三十歲之前,理應經歷三次以上的失敗;
#最要不得的事情,就是去活「他人的人生」;
#所謂的「人」,要是一直忍耐,腦袋就會僵化沒用;
#要苦心經營能讓自己在臨終前說出「這樣就很好了啊」的生活;
#用從前的「成功法則」期待孩子的將來是在造孽!

一旦淪為知識怠惰,就會喪失重要商機,所以對於上班族而言,對知識的好奇心是很重要的。


二、我做投資15年的經驗和教訓

時間是最重要的資產:身邊很多朋友都覺得投資基金並不會賺錢,在我的看法來說,投資基金就是一個很懶惰的方法,因此,我推斷投資基金會失敗的人,就是因為不夠懶!如同這段得到所說的一樣「投資基金通常都是以五年為一個投資周期,前兩年播種,後三年收穫。」然而有些人定期定額了半年或明年看到報酬率是賠錢的,就急著認賠出場然後斷定投資基金是個賠錢貨。

以我的經驗來總結,投資基金就是一個大範圍而且長期佈局的世界大戰,每一個的國家和每一種戰場都不放過,當你的佈局夠廣夠深後就會讓基金、資金、景氣週期形成循環,這時候只要穩定操作著紀律即可穩賺不賠。簡單的投資策略就參考這篇小惡魔聽完《基金教母蕭碧燕講座》後整理的心得吧!有興趣隨時找我交換心得^^


三、文學作品臟話越來越多

在 2009 年時我出過《寫程式留下你的心情XD》這篇文章,那時候透過 Google Code Search 去統計會在程式碼裡面留下髒話的數量是多少,並且比較哪個程式語言的工程師比較喜歡罵髒話。

今天拜讀得到的這篇文章,沒想到說髒話也可以被解釋的這麼冠冕堂皇:說臟話是自由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憤怒的時候。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權利,他們會越來越注重自我表達的自由,特別是在表達個人的憤怒情緒方面。

佩服!

不過我覺得羅胖講得比較有趣,特別是那段說髒話可以提升人際關係的扯淡。

羅輯思維 219 第五季 第14期 臟話 20170327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