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理智人:即使我覺得它是對的,我也能相信它是錯的!

理智人:即使我覺得它是對的,我也能相信它是錯的!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領導力積累:不同階段該怎麼做?
二、利他主義者擁有更多性資源?
三、怎樣用更少成本賺更多錢?
四、什麼姿勢容易受到面試官青睞?
五、如何做一個理智人?
六、重視用戶體驗不等於遷就用戶?


@吃乾貨Review@
四十多年來,一直以為自己很有理智,今天只花了一分四十四秒後,我才發現是個屁!


一、領導力積累:不同階段該怎麼做?

公司在十人內時可以一對一管理;到了百人後要訂定少而精的規則管理;超過千人的話要用價值觀管理;最後一個階段是公司必須樹立社會責任的形象

因此,作者王剛投資觀念是,沒有項目不能投,只有人不能投。所以王剛自己就有幾個原則,虛偽的人不投、口若懸河沒有能力的不投、非常成功過的人不投、經驗很嫩的人則會選擇觀察。

從投資看創辦人的原則來看,這裡小惡魔順便分享合夥創業天規第三條《絕不合夥法則13條》(參考自比佛利莊園),也是一樣的概念:

1. 有詐騙經歷的人不能與其合夥;
2. 說話不靠譜的人不能與其合夥;
3. 對父母不孝的人不能與其合夥;
4. 言語之間眉飛色舞的人不能與其合夥;
5. 參與幫派勢力的人不與其合夥;
6. 太講哥們義氣的人不與其合夥;
7. 經常挑戰社會規則和公共道德的人不與其合夥;
8. 斤斤計較的人不能與其合夥;
9. 喜歡抱怨的人不能與其合夥;
10. 喜歡多嘴播弄是非的人不要與其合夥;
11. 善於發現問題但從不主動解決問題的人不要與其合夥;
12. 推諉、善辯、否認的人不要與其合夥;
13. 有嚴重的極端政治傾向的人,不要與其合夥。


二、利他主義者擁有更多性資源?

好的,簡單講增加吸引力的方法,說不定各位從國中讀書開始就在使用了,首先要樂於助人,然後再找幾個醜的人當朋友...後面這個方法對雙方來講都有種淡淡的悲哀感。

正經來說,利他主義小惡魔在這篇「助人為樂,為什麼會樂?」的主題內分享得很詳細,鼓勵大家再仔細看一次,並一起來努力成為豐富的海洋


三、怎樣用更少成本賺更多錢?

用最少得最多《趨勢紅利:傳統企業如何騎在新世界的背上》,品質是個趨勢,但是不是更少的成本賺更多,那就看怎麼操作和衡量了。操作得不好把品質至上無限上綱,把追求品質搞到變成追求幻想。要分清楚產品設計階段、生產階段和升級階段的品管方針,這樣企業才能在行動和品質的平衡上追求到最高點。

關於品質的故事,最近小惡魔聽最多次的就是海爾的砸冰箱事件,這邊把海爾砸冰箱事件的故事整理如下。

1985 年 4 月,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收到一封用戶的投訴信,投訴海爾冰箱的品質問題。於是,張瑞敏到工廠倉庫裡去,把 400 多臺冰箱,全部做過檢查之後,發現了 76 臺冰箱不合格。接著,張瑞敏找到檢查部來詢問:這批冰箱怎麼處理?

而檢查部的回答是:既然已經這樣,就便宜賣給員工,內部處理掉算了...

張瑞敏說:如果這樣的話,就是還允許以後再生產這樣的不合格冰箱。就這麼辦吧!你們檢查部門搞一個劣質產品展覽會。

於是,檢查部就搞了兩個大展室,在展室裡面擺放上那些劣質零件和劣質的 76 臺冰箱,通知全廠職工都來參觀。

員工們參觀完以後,張瑞敏把生產這些冰箱的責任者和中層領導叫出來,就問他們:你們看怎麼辦?

結果大多數人的意見還是比較一致,都是說降價賣掉處理算了。

但是,張瑞敏卻堅持說:這些冰箱必須就地銷毀!他順手拿起一把大錘,朝著一隻冰箱,咣咣就砸了下去!把這臺冰箱砸得稀吧爛!然後把大錘交給每一台冰箱的責任者,哪條生產線製造出來的冰箱,誰自己負責砸個稀巴爛!

轉眼之間,76 臺冰箱全部被銷毀瞭!

在這個事件之後,張瑞敏帶頭扣掉自己當月的工資,以做警戒。

這件海爾砸冰箱事件,之後為海爾創業史上塑造了重要的品質里程碑,也成為海爾發展史上的經典案例。


四、什麼姿勢容易受到面試官青睞?

也就是說這是個雙向作用,當體內什麼樣的激素高的話,就會自然擺出相對的姿勢;而故意做出某些姿勢,也會刺激體內產生相對的激素。所以,裝模作樣是很有用的方法,想變帥的話就要常常耍帥,是這個意思?只是這段得到沒有提到變帥的激素,請自行研究吧...XD


五、如何做一個理智人?

什麼是理智人?理智人就是能做到「即使我覺得它是對的,我也能相信它是錯的」。

這段得到真的是這樣說的,比方說你看到一個紅色的東西,但是所有證據都證明它其實是綠色的。作為理智人,你就要放棄自己的「眼見為實」,相信它就是綠色的。

我想,我一定不能成為一個理智人,如果真的發生上面的狀況,我肯定會成為一個失去理智的人...


六、重視用戶體驗不等於遷就用戶?

是的,用戶通常講的都是外星語,如果產品經理翻譯能力很差的話,就會做出一個外星怪物。產品經理把客戶的意見當令箭是很危險的事情,要懂得把客戶的聲音分析出來,不是把客戶描述的文字直接當成產品設計規格。如果不能理解客戶聲音和客戶意見的差別,那就還是離產品設計遠一點,以免搞砸了一個原本好好的產品。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鞭打和撕碎去除我執,我是一切的根源!

鞭打和撕碎去除我執,我是一切的根源!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一切的根源都在於自我!
二、在現世中瘋狂地穿行!


@吃乾貨Review@
新春大吉!走出來是對的,總結一下我的2016 :在隨時有突發任務而極大的不確定下,不安地過著上半年,並且連帶影響身邊的夥伴和家人;因為突發任務最終爆發突發狀況,因此有機緣產生空洞的第三季,卻讓我有時間停下來重新思考了“我在幹嘛?和我要幹嘛?”,於是迅速做了果斷的決定;開啟了第四季踏入豐富的摸索之路,發現了無限機會和無限可能!


一、一切的根源都在於自我!

過去我觀察到,當一個討論進入一個無法達成共識的迴圈時,這時候雙方會開始使用“我認為”來向對方展示火力,並且以“你認為的...”開頭語帶著質疑的口氣試圖滅掉對方的威風。我開始討厭“我認為”這三個字!所以我個人是以很小心的態度使用“我認為”這三個字,只有在想要表達這純粹是“個人意見”時,希望讓對方感受到我說的話僅供參考,才會用上“我認為”這三個字。

扣除這篇文章,在過去這得到15min三個多月以來,總共有 78 篇文章,我只用過三次“我認為”,因為,我實在很不喜歡聽到和使用“我認為”,我認為這是一個強烈表達個人主觀意識的用詞!

今天有機緣聽到羅胖分析這三個字,他說能輕率地說出口關於某件事「我認為」這三個字,往往是三種情況:

第一、是瞭解的信息不夠豐富全面;

第二、是自己持有某種偏頗的立場,是用屁股在決定腦袋;

第三、就是一時間受到某種特定情緒的控制。

如果不是這三種情況,你會發現自己對於要評論的這件事情,其實內心裡是矛盾的,在把它說出口之前,你是搞不太清楚自己的真正想法的。

小惡魔聽完後佩服得五體投地,分析解釋得太棒了!我建議有習慣性,或者在自己的意見不被接受時,開始用“我認為”來溝通的人,可以試著改用“我覺得”來表示,而其中的“”要用二聲,千萬不可以用重音來說,因為這樣語氣讓人感受是完全相反的。

先改掉過度主觀的溝通態度後,接著要能更有智慧地和別人討論事情,就要理解這段得到說的:《第一流的智慧總是自相矛盾》,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而且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我認為”這三個字真的很糟糕,以上是小惡魔的建議,底下整理羅胖對於要改掉自己這個說“我認為”習慣的四個自我要求:

第一、任何一個問題在深思熟慮之前,要允許各種各樣的角度和觀點,並存於自己的頭腦中。

第二、不到萬不得已不表態,不輕易地說出“我認為”這三個字。

第三、永遠不對任何人、任何事做否定性的公開表態。因為一旦否定了別人,雖然自己能夠爽一下,但同時也就意味著堵住自己看到一種價值的可能性,這實際上是自己成長的一個巨大障礙。

第四、就是在說出“我認為”三個字之後,也要允許自己改主意、變結論,不可以停止對任何問題的重新思考。


我是一切的根源!

在去年我決定再次出來闖闖的時候,還在模索嘗試各種方向的可能性時,接觸了 Money and You 的課程,也是第一次從內心深處領悟了「我是一切的根源!」這句話深遠的意涵。當我踏入課室前,我帶著的是期待能找到發展方向的答案,可是最後我獲得的是能夠創造任何方向的核心價值,那是人的原點

當我重新找到原點後,開始與周圍的人創造新圓點,最終會產生充滿生命價值的緣點,這是去規劃一個值得擁有的生命

創業的目的不只是追求收集更多的資源,而應該是去完成一件生命中有意義的事情,讓這個過程能帶來良善的生命體驗,這樣的創業就對了!


二、在現世中瘋狂地穿行!

這段得到講的是武志紅暢銷百萬冊的新書《巨嬰國:國內心理學家系統透視中國國民性》(博客來購書連結一連結二),透徹地呈現和分析了巨嬰的全能自戀心理,而此心理即集體主義和愚孝的深層心理機制,這樣的心理機制下,催生了中國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無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當下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這本書剛好可以跟 Jason 老師出的功課《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博客來購書連結一連結二)一起入袋,這樣就可以省下運費了,科科!

在這邊跟大家推薦一下 Jason 老師的粉絲團:Jason ZECK Lee,老師在每個月一號會公布當月的免費課程,以及預告收費課程。老師是個真正豐富的海洋,無私地提供滿滿的大資源。沒上過老師課的人,一定要給自己一次機會來接收老師的能量,除了能學習到一些沒自覺而做不好的基本道理外,或許有機會能解決一些目前生活上的重大困惑。

以上工商服務結束,開始整理這段得到的心得,不過主要也是對心理咨詢這個產業的想法,以及從 Jason 老師那邊聽過的一點資訊。武志紅這段得到是在說,怎樣從一個心理咨詢師,轉變為心理咨詢中心的經營者,以及這之間的差異。而小惡魔抓的重點是個人心理咨詢師,和從 Jason 老師那邊獲得資訊的共同點。

這段得到說現在心理咨詢是一個看起來很熱的行業,在中國能把咨詢做好的人,估計不超過 2,000 人。武志紅估計 10 年後這能到 20,000 人,20 年後大概能達到 200,000 人。看來這方面的商機不錯,應該好好考慮怎樣能成為 Jason 老師的弟子了...XD。

網路心理咨詢中心成了潮流,而 Jason 老師教出來的弟子能在家接案,當一個個人心理咨詢師。不過這段得到武志紅說,不管互聯網如何發展,一對一的面談都是心理咨詢必需的。

武志紅說的“心中賊”,也是在成為 Jason 老師弟子後,會在受訓期間,被鞭打和撕碎的那個自我我執的部分。Jason 老師說在心理咨詢時必須去除我執,這樣才不會把個人主觀意識加諸到個案的心裡去。

心理咨詢的專業邏輯是珍惜,做咨詢的時候,感覺是第一位的,而做商業,事實是第一位的,尊重最基本的事實,而把感覺放到第二位。還要適當學習無情,不太重要的情緒與感覺,就讓每個人各自去消化,只有非常重要的,才需要去溝通。

也就是說,在商業上和職場裡的溝通,不能做一個濫好人,而是在尊重基本的事實上展現一些無情。有些人反其道而行,在必須有肩膀扛責任時做個濫好人,展現出虛偽的尊重別人意見;而在需要尊重專業的決定時,又搶著當專家無情地蠻橫獨斷。在這種人的身邊就要看開點,多思考和領悟今天的主題:我是一切的根源!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懊惱老是做錯決定?科學家說這是大腦要節能,決定才會出錯?

現學現賣,小惡魔覺得一堆巧克力的例子裡,大腦為什麼會失去精準度,是因為“目標導向型迴路”戰勝了“習慣型腦電波迴路”,因為難得的機會,當然想嘗試一些平常比較沒機會吃到的新口味啊!

不過最後導出來要教我們的選擇技巧很重要也很有用:如何做出更好的決定呢?

就是在做決定時,不要一下子直接選你最想選的那個,而是先把選項裡不好的排除掉,把選項減少到你可以控制的數量,比如說三個。科學證明,這樣做的確對做決定有幫助!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加薪升職求上位,就看你有沒有悟性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做出一些糟糕的決定。最近紐約大學的神經科學家保羅-格林切爾研究發現,我們會做出不理性的決定,可能是因為大腦需要節能。

我們先看看大腦是怎麼工作的。大腦神經元互相傳遞信息,用的是電脈衝,要產生電脈衝信號,會消耗很多能量。所以大腦為了減少耗能,神經元會用最少的峰值來編碼數據。由於神經元太消耗能量了,大腦同時保持準確度和效率就特別難。格林切爾認為,為了把消耗的能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大腦只能犧牲準確度。也就是說,為了節能,決策準確度被大腦降低了。

科學家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決策場景,一個猴子要在兩杯果汁中做選擇,假設猴子的大腦中一種選擇只用一個神經元來完成,選項越有吸引力,神經衝動速度越快,猴子通過比較神經衝動的速度來做決定。

實驗人員先給猴子一個簡單的選擇:左邊是一勺果汁,右邊是一杯果汁。假設一勺果汁對應的是神經元每秒產生一次脈衝,而一杯果汁對應的是神經元每秒產生100次脈衝。很明顯,一杯果汁的神經衝動更快,這時候一杯果汁比一勺有吸引力。

但如果是一杯倒滿的果汁,和一杯幾乎倒滿的果汁,情況就不一樣了。假設幾乎倒滿的果汁會讓神經元每秒產生 80 次脈衝,那猴子就要在 100 和 80 之間做選擇,在速度差不多的時候,選擇就出現困難了。這時候大腦可能就會犧牲準確度。

所以,如果你很喜歡吃士力架,給你一塊士力架,一塊德芙,讓你選,你肯定會選士力架。因為士力架對你來說更有吸引力,神經衝動的速率比較大。但如果除了士力架和德芙,再給你提供十幾種巧克力的選項,一旦裡面的巧克力給你的神經衝動和士力架差不多的時候,你就不一定會選士力架了。科學家做過類似的實驗,證明瞭當巧克力選項很多的時候,人們選自己最喜歡的巧克力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不過,雖然科學家用實驗測量了神經元是怎麼幫我們做決策的,但決策究竟是大腦哪個部分真正做出的,還有爭議。因為還沒有一個結論告訴我們,大腦是在哪兒,是怎麼完成價值比較和決策的。

另外,文章也說了,這個原理,對簡單的決定是有用的,但如果是很複雜的情況,就不一定管用了。因為做決定會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比如說,一個人要買房子,會考慮面積、地段,甚至裝修風格,這些都是主觀的,不僅因人而異,而且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考慮的東西都會不一樣。一個有幾套房子的人,再買房子的時候,和第一次買房子的時候關注點肯定不一樣。所以我們的一些不合理的決定,可能和這種不確定性有關。

那如何做出更好的決定呢?文章最後給了一個小建議,就是在做決定時,不要一下子直接選你最想選的那個,而是先把選項里不好的排除掉,把選項減少到你可以控制的數量,比如說三個。科學證明,這樣做的確對做決定有幫助。

本文源自:公眾號「環球科學」(那些讓你後悔的決定是怎麼做出的)

柯P快來抄:房地產太火,宋朝政府怎麼調控?

這是在講《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博客來購書連結一連結二)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房地產小惡魔是不懂,不過倒是讓學到大陸今天已經成為常識的知識:“貧富相資”!頓悟了經濟學上的一點道理,給大家反看一下我們台灣目前有些人仇富的心態。

貧富相資”的道理就是:一味地打擊富人的利益,也就不能從富人那裡取得收入來補貼窮人,最終窮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官府要求私人業主降低租金,甚至是白住,那誰還願意把房子租給別人呢?就算租出去,房子壞了業主也不願意掏錢修理,最後窮人還是沒房住!

聽到最後還似乎懂了一件事情,《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的你,不是指「宋朝」,而是在說現在的我們啊~~對不對?你們聽了是不是也這樣認為?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加薪升職求上位,就看你有沒有悟性了!

將近一千年前,宋朝的房地產市場特別火,政府是怎麼調控的?

歷史學者吳鈎寫了本新書,叫《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 講了宋朝火爆的房地產市場狀況,完全刷新了我們以往的認知,給您轉述一下。

書裡說,北宋後期,首都汴京,也就是現在河南開封,人口密度比現在的紐約、倫敦這樣的國際大都市都高。豪宅的價格如果折算成人民幣的話,得有 5,000 多萬。宋朝的房屋買賣很頻繁,滿大街都是房屋中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宋朝的商品經濟極其發達,人口流動頻繁。宋朝人也跟今天一樣,有了錢就喜歡去大城市,就催生了一個火爆的房地產市場。

由於房價很高,有的官員還買地,當上了開發商。北宋時,有一個宰相叫丁謂,特別有商業頭腦。他在首都汴京的冰櫃街買了一塊地。冰櫃街地勢很低,一下雨就積水,大家都笑話他傻。但是丁謂在冰櫃街附近挖了一個蓄水池,解決了積水問題,然後用挖出來的土把地基墊高,修了四通八達的馬路。很快冰櫃街變成了繁華地段,丁謂的房子正好處在商業圈最好的位置,房價翻了好多倍。

不過,不是所有官員都有這樣的頭腦。由於政府不給所有京官提供住房,所以很多官員也是租房族。比如說,北宋的御史中丞蘇轍,也就是蘇東坡的弟弟,相當於下議院的議長,一直買不起房子,直到晚年,才在二線城市蓋了三間房。

宋朝政府是歷代少見的商業驅動型政府,眼看著房地產市場有利可圖,也積極投身進去,設立專門機構,經營官地和公屋的租賃。經營收入一方面上繳財政,另一方面也用來維持當地的公益事業。這種公屋跟保障房類似,租金不高,連在城裡擺攤做小買賣的人都能負擔起。

當時,宋朝政府也出手穩定房價,發佈限購令,保障平民的權益。比如,不准官員購買政府出讓的公屋,希望把購買公屋的機會留給一般平民。還有「第二套房限購」的政策,在任的高官如果已經有房子的話,不能在首都買第二套房。要是遇到極端天氣,比如大雪天,還會酌情減免公屋的租金。

不過,有時候政府也會做過了,還要求私人出租的房子也減免租金。宋朝畢竟是商品經濟很發達的時代,人們對市場的定價機制並不陌生,當時就有人特別不滿。

反對者的理由,是我們今天已經成為常識的「貧富相資」的道理,一味地打擊富人的利益,也就不能從富人那裡取得收入來補貼窮人,最終窮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官府要求私人業主降低租金,甚至是白住,那誰還願意把房子租給別人呢?就算租出去,房子壞了業主也不願意掏錢修理,最後窮人還是沒房住。

你看,儘管時間在將近一千年前,但是只要是市場經濟,就是一樣的規律。就像這本書的書名說的,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

本文源自:《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博客來購書連結一連結二

學豬八戒憑喜感和曝光度找到升遷之路:豬八戒真的是二師兄嗎?

ㄜ~用挑擔子和一句話「“小”的苦」來推不是二師兄的這部分,弱了點...

另外那個戲弄豬八戒最後面的邏輯也很爛,孫悟空本來就沒規矩的,他連師父和佛祖都能反了,要弄個老三,還要跟老二商量一下嗎?用這個邏輯要推豬八戒是老三,也非常弱!

這個說書的口氣和語調想學羅胖,可是邏輯根本就是硬湊來的,差得遠了!

不過以豬沙兩人的關係和個性,要把豬八戒搞得這麼有喜感,讓豬八戒當老三,確實不方便跟大師兄孫悟空這樣搭戲搞,最後這個邏輯小惡魔倒是覺得有通。

不過重點到最後也想學羅胖來個人生道理(跟著「羅輯思維」學習:真英雄!)這招到也沒學漏,不過用短短幾分鐘突然要跳到告訴大家說:豬八戒是靠著自己的“喜感”和“故事”上位的,號召力恐怕是不夠的...

小惡魔幫忙補幾刀,意思是要告訴大家:想上位?一來你要很有實力(故事來滴);並且還要很會拍馬屁(喜感來滴),懂不?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加薪升職求上位,就看你有沒有悟性了!

西遊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常被戲稱為暑假神劇,每個電視台都在播。這也說明瞭西遊記的經久不衰。既然咱們都這麼熟悉西遊記,那我問您一個問題,豬八戒排行老幾呢?您肯定會說,這還用問?老二呀,二師兄嘛。可真是這樣嗎?北大中文系碩士李天飛,研究西遊記多年,他告訴我們說,豬八戒一開始可不是排行老二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西遊記》,不是一部一氣呵成的作品,而是隨著時間慢慢完善的。其中豬八戒這個角色,它剛進入西游故事的時候,不是二師兄,而是三師弟,沙和尚才是二師兄。直到明朝的時候,豬八戒的地位才發生了變化,上位成為二師兄。

豬八戒最早出現在西游故事裡,大概是元末明初的《西遊記》雜劇裡。在這部戲裡面,唐僧是先收了孫悟空,再收沙和尚,最後收的才是豬八戒。按照收徒弟的這個順序,豬八戒是排第三的。

我們再來看《西遊記》裡徒弟三人的分工,孫悟空負責降妖除魔,沙和尚是唐僧的侍衛,負責唐僧的人身安全,然後順便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只有豬八戒,工作不固定,你看他一會幫孫悟空打妖精,一會挑行李,什麼都幹。

比如說,受歡迎的 86 版《西遊記》電視劇,沙和尚是挑擔子的,但這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在《西遊記》原著裡,挑擔子的一直都是豬八戒。你看最後到了西天,如來佛祖也對豬八戒說:「以汝挑擔有功,封你為淨壇使者」。所以說,豬八戒實際上是挑擔子的。那這就有意思了,我們來從他們的分工分析一下,孫悟空是降妖的,那這就好比是領導的辦公室主任,地位肯定高嘛沙和尚是牽馬的,就好比領導的司機;而挑擔呢?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沒什麼技術含量,就像個零時工。所以說,從分工上,也可以看出豬八戒的實際地位。

還有一個線索,在盤絲洞那一回,豬八戒說過這麼一句話,「三人出外,小的苦」,按說他是二師兄啊,怎麼能算小的呢?所以說,這句話很可能是早期西游故事留下的一個痕跡,既表明他的苦,也表明瞭他本來的排行。

那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豬八戒,卻成了二師兄呢?他有什麼資本上位呢?

我們剛才提到元末明初西遊記雜劇,這個劇中的豬八戒,他自己是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的。我們來說一下這個故事:有一個村子,裡面有一個人叫裴太公,裴太公有一個女兒很漂亮,自幼許給了朱太公的兒子朱公子,朱公子是個人,不是豬八戒啊。沒想到,這個朱公子家道中落,裴太公就想毀婚,但是裴姑娘非常喜歡朱公子,她就夜夜禱告,請求一定要跟朱公子在一起,沒想到引來了黑風山的黑豬精,黑豬精聽到了裴姑娘的禱告,它變成了朱公子的模樣,把裴姑娘騙到山裡去了。正好這個時候唐僧師徒趕到,就把這個裴姑娘給救出來了。這個故事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容易嵌入西遊記的故事中,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豬八戒的故事就融入了《西遊記》中,而且搶佔了沙和尚的很多戲份,所以你看,西游的路上,孫悟空的戲分是最多的,其次是唐僧,再次是豬八戒,最後是沙和尚和白龍馬。

我們再來說豬八戒成為二師兄的另外一個資本,那就是他天生具有喜感。豬八戒孫悟空正好是非常極端的一對,一個特別瘦,一個特別胖,一個又靈活,一個又笨拙。所以你看孫悟空天天幹的事,就是去調戲豬八戒玩。比如說,豬八戒在獅駝嶺被抓了之後,浸在水裡面褪毛,然後孫悟空就變了一個黑無常去那兒嚇唬他,說要是有錢賄賂我,我就不勾你的魂。然後豬八戒就嚇得趕緊說,有錢有錢,就從他的耳朵裡,拿出了小塊銀子。

如果說豬八戒是三師弟,孫悟空作為大師兄,從禮節上、邏輯上來說,他要發號施令,還是要先和沙和尚說。如果越過老二,一直揪著老三幹活的話,會不太合適。還有,如果豬八戒是老三的話,他想和孫悟空搭戲,就要越過沙和尚,這個也不合人情,所以說,把豬八戒和沙和尚換個個,讓豬八戒當老二,沙和尚當老三,那劇情的敘述就方便很多了。

所以說,豬八戒本來是三師弟,是靠著自己的喜感和故事一步一步上位成為二師兄的。

本文源自:「得到」系列收費音頻「李天飛大話西游」

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精英政治的局外人:特朗普(川普)為啥那麼火?

精英政治的局外人,大陸用詞很少會比台灣攏長,這就是台灣去年就發生的情況:素人政治人物的崛起!

不過台灣素人政治出線,跟美國不太一樣,主要是對"精英政治人物"的信心崩盤所造成的,而台灣選舉大部分就是選不爛的,所以通常知道這個不好了,那下次就換人做做看,如此而已~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加薪升職求上位,就看你有沒有悟性了!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半路殺出個特朗普。他經常發一些很奇怪的言論,不按常理出牌,除了符合政治作秀需要的噱頭之外,其他地方一點兒都不像美國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格格不入的人,卻在普通老百姓那裡獲得了很多支持,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僅僅因為他夠奇葩嗎?上海外國語大學郭樹勇教授和程亞文教授說,其實特朗普現象的背後,反映的是美國政治和文化上出現的一些變化。

首先說說政治上的變化。美國的政治體制是代議制,就是每個州選出代表,再由他們替老百姓來參與國家的事務。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而參議院和眾議院這些代表們都是社會上層精英。所以,美國政治的基石就是精英統治。尤其是在 20 世紀 30 年代經歷了大蕭條之後,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了恢復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就是羅斯福新政。這個新政策的特點,簡單說,就是讓工人階級通過勞動創造財富,然後讓上層精英和資本家們來投資和再生產,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人人都有保障。這樣,美國的普通民眾和精英就形成了利益共享的機制。對於老百姓來說,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好處,當然就對這種代議制沒什麼意見了。

但是這個東西到現在就行不通了,進入 21 世紀以後,美國發生的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產業轉移。原來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大量轉移到了海外,留在國內的主要是金融、貨幣產業還有服務業。這個產業變遷導致的結果就是雖然整個國家的財富在增長,但同時貧富差距也擴大了。原來精英和民眾相互平衡的共享體制也失靈了,精英代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受到了挑戰。所以,特朗普能夠一路過關斬將,首先因為他完全是美國精英政治的局外人,沒進過政壇,舉手投足也不像政客;另外呢,特朗普直來直去、什麼都敢說,美國選民也很吃這一套,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在普通民眾當中獲得廣泛支持,但卻並不受精英分子待見的原因。

除了政治變化的因素之外,美國人的文化心理的變遷,也是特朗普崛起的原因之一。受到傳統西方文明的影響,美國人原本對自己的身份有著非常高的認同感和優越感,他們從心底上認為,白色人種就是比其他人種有優勢。美國歷史上之所以種族歧視的問題那麼嚴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美國人在人種方面太自信了。

但是,現在白人的這種自信,這種優越感和使命感,也受到了很嚴重的衝擊。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獲得了成功。比如說黑人,過去他們最多就是在音樂、體育等領域取得成就,很少會涉及律師、醫生這種社會地位比較高的職業,但隨著奧巴馬當選總統,越來越多的黑人也在政治領域嶄露頭角,這給白人帶來了極大的焦慮感;同時,隨著中國、印度這些非西方國家的崛起,美國的國際核心影響力也被分散和轉移了。國際格局的變化,也給美國人帶來了焦慮,這種焦慮,不僅是美國白人的,也包含了所有美國人,甚至西方人。而特朗普正是在這個時候,以一種「白人衛道士」的形象出現的,他會發表一些很激進的話,來回應美國人的焦慮感,這對美國白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心理安慰。所以特朗普這種拼命想把文化拉回傳統秩序的人,當然也會受到很多焦慮的美國人的支持。

所以,特朗普現象絕對不是簡單的個人崛起,它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國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深層變化。

本文源自:公眾號「秦朔朋友圈」(美國變了,所以特朗普來了)

科技版緊箍咒:改掉壞習慣有希望了!只要拿起手機操作 App 電電員工就好?

所以說,對於「習慣」把工作拖到最後一刻才做的員工,我們可以用科學的「科技版緊箍咒:光遺傳技術」來電電員工,這樣就能讓員工變成「目標導向」囉!?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加薪升職求上位,就看你有沒有悟性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些壞習慣,比如有人讀書時集中不了注意力,有人工作時不拖到最後一刻不動手。這些壞習慣特別難改。不過,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大腦裡壞習慣形成的原因,未來,我們也許可以用科技手段輕鬆改掉壞習慣。

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的決策區是在前額腦區的底部,但是在這裡有兩個完全相反的決策系統:一個叫習慣型腦電波迴路,從名字我們就能看出來,這個迴路是讓我們做某些事情能習慣成自然。比如吃飯前要洗手這種習以為常的事情;還有一個叫目標導向型迴路,這個迴路可以幫人們進行一些有目的性的行動,比如選一條新的路線回家,讀一本新書,堅持跑步鍛鍊等等。這兩種腦迴路在前額腦區可以說是互不相讓,一直在爭奪控制權。

為什麼說壞習慣很難改呢?這是因為,當兩種腦迴路為了控制權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大腦會自動釋放一種神經化學物質,叫內源性大麻素,它可以幫助習慣型腦電波迴路奪回控制權。也就是說,人們更容易放棄目標,回到原本讓自己舒服的那個狀態。這麼聽起來,內源性大麻素好像是種助紂為虐的物質。但其實,如果沒有了它,我們就什麼都做不了。因為人類的全身都有這種物質,它參與了很多生理過程,比如食慾啊、痛覺感受啊、情緒記憶等等。

你看,既然習慣型腦電波迴路是因為有幫手才經常獲勝,那我們給目標導向型迴路也找個幫手不就行了嘛。科學家最近就找到了一個幫手,叫光遺傳技術,它能精確地打開和關閉特定的神經。利用它,就能讓目標導向型腦迴路掌控大局。

當然了,這不代表習慣型腦迴路就是壞的,保持兩個迴路之間的平衡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型腦迴路能讓我們快速又高效地完成一些例行動作,不用每次都學習新東西,否則大腦就會超負荷運轉;而目標導向迴路呢,能讓我們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兩者缺一不可。所以我們用光遺傳技術改變壞習慣,並不是要關閉習慣型腦迴路,而是在需要切換成目標導向型腦迴路的時候,能及時切換過去。

所以你看,想要改掉壞習慣,不僅要停止對習慣型腦迴路的依賴,還要提高大腦在兩種迴路之間切換的能力。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就可以通過光遺傳技術,調節習慣型腦迴路的主導權,戰勝壞習慣。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漫科普」(如何改掉壞習慣?研究發現大腦形成行為習慣的原因)

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老生常談卻屢見不鮮:公司創新發展4點建議

1. 開源創新
2. 先別急著實現理想
3. 及早研發好技術
4. 別害怕科技泡沫

有點老生常談,不過提到擁抱開源這點,是應該再宣傳一下;
而那個科技泡沫,感覺像是硬要湊出 4 點似的,有點在扯,人家投資是有眼光的,不是賭運氣來的~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你要懂弱智才會聰明

第一,中國公司想要創新,就要盡量去做開源創新。什麼是開源創新?王煜全說,創新分兩類。一類是通過專利保護的創新,這類創新往往有很高的專利壁壘,中國公司通常只能和那些擁有專利的公司合作,獲取對方專利的授權,卻很難獲得專利,除非花大價錢去收購這些專利甚至收購對方的公司。所以這種有專利壁壘的創新就很難做。

開源創新就不一樣,比如目前非常火的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生物大數據這些都叫開源創新。因為這些技術的算法都是開源的,所有人都能用。這麼一來,中國公司就能在這些方向上緊跟別人的研究步伐,然後用這些技術結合自己擅長的領域,建立行業壁壘。

第二,王煜全建議中國的創業公司,不要一上來就想著去實現公司的偉大理想與願景,而是去找一個更成熟、時間上見效更快的市場切入點,也就是先去摘市場這棵樹上最低垂的成熟果實。等到有了足夠的利潤和現金流,再去實現遠大理想,這樣才能在創新道路上走得更遠。

王煜全用精准醫療舉了個例子,他說,精准醫療是一種將人的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的疾病預防與治療方法。用精准醫療指導治療癌症具有極大的潛力。很多做精准醫療的公司一上來就直奔治療癌症的方向。結果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就遇到了醫院數據不公開、病人不配合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王煜全認為,如果發現癌症治療明顯過於困難,這些公司就應該先在一些小方向上探索。比如說,對人下藥,就是根據每個患者的基因和身體狀況去建議他們選擇更加合適的藥物。這樣的話,公司不但能慢慢積累資本和技術,還能取得病人各方面的數據,為後面的項目打好基礎。

第三,對於好技術,應該盡早下手。很多優秀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往往需要 5-8 年的漫長研發期。而技術通常不是孤立的,需要和各個領域結合。王煜全建議中國公司,既然這些技術遲早要和各領域結合,不如我們在這些技術的研發初期就早早地和研發團隊合作、協同研發。這樣既能縮短技術的商業化時間,又能領先一步搶佔市場、合作共贏,何樂而不為呢?

第四,科技泡沫不一定全是壞處。王煜全說,目前中國科技領域的一個特色就是概念泡沫。比如中國早期優秀的互聯網公司通常在海外上市,有著差不多 2-30 倍 PE,也就是 2-30 倍市盈率的合理估值,市盈率這個概念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而後來那些並不是最好的互聯網公司,在國內上市,炒作一些像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這樣的時髦概念,反而能拿到 2-300 倍的估值,可見泡沫十分明顯。

但王煜全認為,概念炒作不一定是錯誤的,主要還得看這個概念本身是否有前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Facebook。美國股市在 2008 年的時候遇到了危機,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大跌。但 Facebook 卻逆勢從李嘉誠那兒拿到了 5 億美金的融資,並且給出了當時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估值。所有人都認為李嘉誠犯傻了,被社交網絡的概念給洗腦了。結果沒想到,到 2012 年 Facebook 上市的時候,李嘉誠的 5 億美金已經翻了好幾十倍了。這是因為高科技的回報率非常高,市場潛力巨大。一旦你押對了寶,不管你今天花了多少錢,在未來都是便宜的。

而泡沫其實是高科技投資的一個特點,投錯了回過頭來看就是泡沫、炒作概念。投對了呢就是提前戰略佈局。而那些有著正確方向的創業公司也能在泡沫的時候拿到大筆投資、更快地發展,將概念變成現實。

本文源自:得到App訂閱專欄「前哨·王煜全」(科技泡沫的利與弊)(長壽醫療:我們如何更健康地活著?)(讓科學家腦洞大開的科學家大會)(人工觸覺技術有早期佈局機會?)

婚外情找藉口語錄:婚外情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這段對小惡魔來說很水貨,如果有人能領悟武志紅想說的“婚外情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的邏輯,請不吝與小惡魔分享。不然我覺得「鼓勵妻子吃胖點,這樣就會有安全感。」可是胖了的妻子,可能會讓老公更容易婚外情。由此反過來推論,如果妻子讓老公更沒安全感,老公就會花更多心思看緊妻子,這樣也不會去搞婚外情。以上是小惡魔的邏輯因而無法理解作者標題的意思。

最近又多了一句婚外情拖全天下男人下水的經典名句,底下就把它們收集起來方便大家選用:
2017年(1st)如果,是男人!看到邱主任不喜歡她的話,那就不是男人!(童仲彥)
2004年(2nd)我犯了一個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成龍)

震驚全台 「童氏狂語錄」一次看完 | 台灣蘋果日報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你要懂弱智才會聰明

我們得到音頻曾經介紹過馬斯洛需求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人的最底層需求就是安全需求,其他一切需求都是建立在安全感上面的。最近,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在公眾號裡發表了一篇文章說,人會為了追求安全感,做一些很荒謬的事兒。

我們對安全感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比如說: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不管我們玩得多投入,身邊都必須得有媽媽。如果只從表面上看,你可能會覺得,媽媽在這裡似乎也沒什麼作用,可是一旦小孩子回頭髮現媽媽不在他身邊,馬上就會大哭,這是因為我們對安全感有一種本能的需求。

既然追求安全感是我們的本能,那我們會不會為了追求安全感而做出一些不合邏輯的事呢?武志紅說會。他有一個朋友大學畢業以後就沒換過本職工作,但是兼職工作卻五花八門,而且掙的錢比本職工作多得多。按理說,他應該直接把不怎麼賺錢的本職工作辭掉,跳槽到別的公司呀,但是他從來沒有過辭職的念頭。武志紅說,這和追求安全感有關係。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啊,他在小時候經常和父母分離,去姥姥或奶奶家住。老人們雖然對他都不錯,但這種經歷讓他總是擔心會被父母拋棄,讓他嚴重缺乏安全感。從這個角度看,他的本職工作雖然收入不高,但很穩定,這種安全感是他小時候缺乏的。兼職工作雖然給他帶來了很多收入,但沒法給他安全感,所以無論別的公司用多麼好的條件挖他走,都不能改變他的態度。因為對他來說,安全感是第一位的,兼職就像玩耍和探索世界,本職工作就像是媽媽。當他聽了武志紅對他心理的分析之後,第一次有了辭職的念頭。武志紅還建議他和妻子建立更加和諧的關係,因為家庭也可以帶來安全感。

這種現象在婚姻裡也一樣存在。比如說,經常有人說自己的配偶非常沈悶、乏味,而自己的情人很出色,但他們就是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離婚,無法和情人過幸福的生活。武志紅從安全感這個角度解釋說,那個乏味的配偶,就像是媽媽;而一場有激情的婚外情,就像是玩耍和探索世界。真正驅動它的動力是好奇心,儘管可以愛得死去活來,但實質上婚外情就像我們小時候玩過家家一樣,只是一場遊戲而已。

其實如果你去接觸那個所謂的「乏味的配偶」,你會發現,可能他並不乏味,甚至還很有趣。武志紅說,有一種情況是,為了追求安全感,當事人會把本來優秀的配偶,看成一個在婚姻中乏味的人,這樣他們就會擁有「至少有一個人絕不會離我而去」的安全感了。比如有的男人可能會鼓勵妻子,吃胖點吧,你胖胖的樣子真好看。這其中的含義就是,妻子越胖,就越不好看,其他男人對她的興趣就越少,我就越安全。

雖然追求安全感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需求,但是凡事有個度,一旦追求過度了,我們就會錯過很多美好的人和事,甚至會扭曲事實,生活在一個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為了保持身心健康,還是要合理地追求安全感。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要激情,還是要安全感?)